你知道人的灵魂是什么样的吗?
你是否想看看自己的灵魂?
这里,可以让你如愿……
cut,换大CUt,这种匪夷所思的开头,不会让你产生点开了一遍悬疑鬼文的错觉吧!
stop!重新开始!
尚未消退周身那股因上篇对易经抒情怀意的大作首次上首页的满满喜悦,突的文风猛转,如此“咪蒙”派了。庶本姐直言,copy,copy一下,顺应潮流,弄个标题党呗。
如今这手机,当堪称其为“圣物”吧,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晓啊,人人携之且勿离之!十年前人们仅触及到它一丝神力,就不竞让全民拉出“防偷,防盗,防手机”的标语。
而如今,它功力大增,与人的关系己到密不可分的程度,己然有雄霸全人类之势啊。
一幅幅画面出现:地铁里:低头一大片…… 家里:会玩手机的,低头……不会玩手机的(诸如我老妈一类),抬头眼睁睁的看着会玩手机的在那低头……
餐厅里:一边吃,一边低头,好不容易抬头为美食拍个美图秀秀,然后接着再低头……
我们己然进入全民低头时代,本姐深深感叹,如今一切的美好尽在低头中啊!
赚钱的,拼图片,朋友圈拼命发链接
休闲的,玩游戏,追剧,淘宝去逛街
交友的,微信QQ某陌某探不停地交接
学习的,阅读听书,简书里面不断发泄!
这么多片段,融汇为一张画面,每一个人拿着一个手机。每个手机映照出的就是每个人思想内核的反射,而那个一直蜗居在你内心最深处的你们的灵魂,终于可以通过此等圣物便捷的堂而皇之出来秀了啊。
当今所大谈的大数据,不就是通过一个个手机猎取了一张张灵魂的芳容,然后再把它们一并排开,分类择之,在你不知不觉中,己被那背后叫数据的主体而分载,任其挑之选之,并贴上不知多少个的标签。
培根曾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注意,马克思又说过物质决定意识,那么习惯既是长期行为产物,它势必又直接影响着新的思想产生,在这一过程中是相互辩证往复的。
我之所以阐明这一点,其实是想说,思想很重要,长期的行为更重要,形成的习惯会打破你固有思想,然后在基础上更加扩大维度及广度,以致你产生新的思想内核,而思想内核的不断改变,就是成长。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弟弟妹妹们、同学们、同志们,你们如此花样年华,大好光阴,请勿必慎重决定业余时间在手机上的安排。
不知你测算过没有?现在的你,每天除了正常睡觉吃饭工作,手机控制了你多长时间?再细化点,手机上除工具类App以外,哪类App控制你的时间最长?
手机屏就是一面镜子,而那就是你灵魂最真实的一面,最真实的你,你与它的关系是辨证且融合的,它映射出的就是你灵魂所展现出的最强大的一面,并且能主载你以后的那一面。
你希望它呈现哪一面,它慢慢就会把你变成哪种人。你想看到自己灵魂所展现出怎样的芳容?
在手机上热钟玩游戏,映照出洒脱帅真最孩子气但拒绝成长成熟。不过游戏也分几类,如渗入社交的游戏,实际上与社交类相同。
喜欢社交的,映照出害怕孤独,不喜寂寞与冷清且需要依赖,独处能力较差。
喜爱休闲逛街的,映照出爱美自恋,注重外表,同时内心较空虚。
喜欢泡剧追剧的,映照出因生活单调而想逃避现实,幻想拥有不一样境遇。
喜欢阅读的,映照出对成长的向往,积极学习的人生态度且性格内敛。
还有就是喜欢写文的,其实写文与阅读分不开,只是多了一个输出的途径。喜欢写文的人映照出独处能力强,心思较敏感,追求精神上更高的要求。
以上分析,完全没有好与不好,没有对与不对,这只是一种真实的映照而己。比如,现在估计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游戏的
因为他们是孩子,喜欢打闹,喜欢疯玩,如果手机给他们,他们毫无疑问全选游戏,老师与家长绞尽脑汁的要想办法拿捏好孩子与手机之间的关系。
前天我和孩子谈到我刚写的易经,说到了周文王和姜子牙,孩子突然回复我说知道姜子牙,我心中一阵大喜,不错啊,书没白看。“王者荣耀”里面有啊”!
OMG,我的宝,你击中到我了,心中对王者团队,突怀起崇高敬意,谢谢你们为后代子孙操的那份心,勇于把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加入游戏中,现在的孩子,若是对历史名人只是从游戏中了解,那我们是要感谢呢?还是要感谢呢?一时语塞……
其实这些映照在生活中,有诸多实例,你自己也能感觉到。你想了解一个人,其实只要看下他的手机大概也就能看出一二了。
我是漫路人间,我也是本姐,想抒发想矫情想扮文艺范时我就是漫路人间,想一本正经想一本不正经时,我就是本姐。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此乃阴阳互动。欧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