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第三计 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或达到满足自己预想的目的。
1
春秋末年,郑国日益强盛。
国君郑桓公并不满足。一心想着扩张领土,多方比选,郐国成了他的侵略目标,他采用谋士们出的计策,列出郐国忠臣良将的名单,在公开场合宣读并承诺:一旦占领了郐国,便给这些人升官封地。郑桓公为此还举行了隆重的祭典,发誓永不负约。
郐国国君得知此事,大吃一惊,疑心顿起,以为那些名单上的人都要反叛他,最后决定将他们全部杀害。郑桓公听到郐国忠臣良将被杀,高兴得心花怒放。
随后,郑国军队乘虚而入,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郐国。
2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几万满兵经过十几年的准备,经历几次进攻,都被明朝名将袁崇焕击退。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眼中钉、肉中刺,又恨又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明朝皇帝崇祯帝猜忌心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不日即将引兵入关。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这才有了清兵入关,明朝灭亡。
3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不用自己的手,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保存自己的实力。
此计可以巧妙的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致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此计在三十六计中使用频率最高,因为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
4
我们平时在工作中,从此计可以得到启发:
(1)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自己无法处理,要善于发现能人,并借助或依靠其帮助达成目标;
(2)善于借力,巧妙的借助领导、同事的影响力,去指挥他人为我所用,完成目标任务。
(3)平时多积累人脉,多帮助别人,为自己积蓄借力的资本,等到需要借力时有力可借。
5
此计并非全是贬义,活用此计也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
同时,要提防他人对自己使用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