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我很同意西蒙波娃的那句话: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别人的意志。这与性别无关,而是作为一个自由意志的人,就应当如此。
看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共鸣。有对凯塞琳独立自主的欣赏,有对她们师生之间摩擦出的火花感动。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时代转变之际。妇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强烈的封建思想仍深深的束缚着当时的女性。尤其在当时的内陆学校—女校中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那些对女性束缚的封建思想深入她们的骨髓,挥之不去。在这所学校,不管老师抑或学生都认为女人的天职就是相夫教子。她们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得到一段更好的婚姻关系而已,这其实是很悲哀的。在这个社会,我们生而为人,是应该有自己价值的。尤其是当社会不断发展,女性和男性一样获得接受同等的教育的机会,思想得到解放,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不可否认,有些女性把自己的价值放到家庭,但我们应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即使回归家庭,这也是我们自由意志的结果,而不应该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思想禁锢!
千百年来,女性从属于男性的根本原因就是源于经济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女性真正经济独立的时候也就是她们人格独立的时候。只有真正的人格独立才不至于沦为男性的附庸。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会真正迎来她们的独立之日。但是在当时的卫斯理学院,这种思想还是陌生的,激进的,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在这种环境下,急需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去剔除她们这种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同样可以追寻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这并不是男性的特权。
每一个新东西的出现都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尤其在思想领域。于是当美丽自由的老师凯瑟琳华森进入到卫斯理学院的时候,她以独特激进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她的学生,也引发学校领导的担忧。她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悖与传统教育的方式,她的思想冲击着传统的伦理。不过,凯瑟琳有着她自己的独立的人格与自我意志。她坚持她认为对的,不仅仅在她的教育方式上还有她的生活中。当她的教育方式得不到学校的认同的时候,她宁愿选择离开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改初心。轻易放弃的人都是漫无目的的流浪者。正如她入校时所说:我不是来融入这所学校的,我是来改变它的。既然决定了,就要实践下去,不屈从于任何人的意志。但几百年男强女弱下女性的世界观怎能轻易被撼动?幸运的,她的努力是有成果的。至少对这所保守校园的传统思想产生冲击,卫斯理学院的学生开始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开始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不可否认,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地位虽然提高,但社会整体仍停留在男权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仍会无所作为。她们完全可以凭借她们智慧在职场发光发热,在家庭以外找寻自己价值,实现自己的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