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和突破心障的方法是寻找一种对美好世界和美好人生的渐进解,首先我们承认对这个世界的终极一无所知,但是我们知道近一点儿比远一点儿更好,我们不知道完美世界的图景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一点儿一点儿努力去接近它。我们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但是从渐进解出发,我们永远可以找到一个方向,一个清晰的方向,它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一直在前进,一直没有停息。
如果要我一句话总结我的实习生活,我想应该是欢喜,毕竟乐在其中。像我这种菜得抠脚的毛头小子怎么会欢喜,16年7份到一家创业的互联网公司实习,接近八个月的时间,公司里人来人往,看多了也觉得不过如此吧,没什么大不了的,是我涉世未深。不大不小的需求也做了好多了,有时候也会觉得身心俱疲。跟老板谈过几次话,也得到了不少做事的心得,可以说,在北京实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事的态度。
去年365天,在家5天,大三结束就来北京,我确实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好的平台,遇到一个优秀的师兄Yifan,也遇到老友Jaden,这让我的工作生涯很平顺,也很愉快,优秀的人都有看书的习惯,跟这些优秀的人在一起,也会去模仿,去接近,去学会思考。看书不仅是一个追求数据增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追求模型增长。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真理,所有的信息都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慢慢地读书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汲取这些东西的一个过程,随着你越来越逼近这个世界的真相,你就会越来越有能力,所以核心还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问题。当然我也有一群关系很好的实习的小伙伴,后来,他们都离开了,让我沮丧了好一阵子,现在他们大都在新的公司入职,朝九晚六,替他们感到开心。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花大量时间刷微信,微博,知乎,今日头条,把属于自己的时间财富交给各种各样的timeline,成为了在信息世界中等着被feed 的人,像被圈养...慢慢的,当我们习以为常,而信息渠道质量下降,则会让我们开始散失获取价值信息的能力,直至散失学习和思考能力,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沉迷,所有沉迷于一种坏习惯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真正值得做事情,如果真正有这样一种事情让他全情投入,那么根本不会沉迷于这么多无聊的事情之中而无法自拔。所以我已经开始有耐心去泡在博客园里,或者去读一些书,至少,开始行动是个好事。
公司里谁工作做的怎么样,别的人心里都清楚,甚至连和你技术毫不相关的运营的心里也清楚。所以就会有各种俯视和仰视,无论什么时候,首先自己要平视自己,要清楚你所做的一切哪些是你真正学习到的知识,哪些是在重复纠缠,哪些又是在做给别人看的。看了一些《重构》的时候,再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写的代码,有一百个心思想去重写一下,为了让项目不繁琐可维护,为了以后不让项目组的同事在背后骂,为了自己做事的态度。但是能做的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努力做出一些改变,对于更大范围的事,挣扎也没用,还是要明白妥协和明哲保身,当然是指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我一直自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Cloud争执过很多次,想说服他来北京,他想让我去上海,我觉得必须知道每天工作的意义,究竟做的是什么,他的回应却是,在哪不都是写代码嘛,没什么不一样的,似乎觉得他说的没有什么不对,我们都建设互联网中的某一个节点。
再过一个月我就要回学校准备毕业答辩了,踏踏实实实习了这么久,进步很慢,但总是在持续进步,但愿自己刚刚开始的程序生涯能够无关风月,寂静欢喜,顺便说一句,这段在北京的日子简直过得太糟了,这应该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至少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的样子。
于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