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试着粗略地介绍一下翻译。
我的介绍分为三部分:定义,原则,和译者的品质。
第一部分:定义
在历史长河中,每当谈及此问题,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约翰•卡特福德看来,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的操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本替代另一种语言的文本。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尼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找到最贴近的对应语,再现原语信息的过程。而许渊冲先生则把翻译称为美化之艺术。很明显,这三种说法各不相同。那么,是何因素导致这样的不同呢?不难发现这三种说法因对翻译的要求和理解而产生不同。随着我们越来越有经验,我们对翻译事业会有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的认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使得翻译的定义多种多样,比如说:译文的类型,时代的要求,译者的态度等等。就我个人而言,我十分赞同许钧老师的说法。他认为,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
第二部分:原则
如今被广泛接受的翻译原则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信”要求我们忠实于原作。再直接一点说,就是要求准确翻译,逐字翻译;“达”,就是要译文条理清楚,语句通顺;“雅”,也就是有文采,这是翻译的最高理想境界。在我查资料时,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观点,鲁迅主张译文要“宁信而不顺”,起初我实在不理解,后来我在鲁迅给瞿秋白的书信中找到了答案。身处一个特定的时代,面对一个特定的群体,鲁迅希望译本像一块丰美的牛排,需要花点力气去得到,而不是像淘米饭那样几口就吃完。由此看来,译者在时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决定了翻译的整体风格。当我们研究原著时,我们是一个读者,需要准确抓住原作者的中心思想;而当我们开始翻译工作时,我们变成了译者,此时,我们要把读者放在首位,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所有信息。
第三部分:译者的品质
首先,要有广泛且精通的知识,不光是中文和法文知识,还需要足够的百科知识。其次,是实践,大量的实践是我们更有自信,更有经验。为下次做的更优秀,反思总结实为重要。最后,是一份热爱。在我们选择法语的那一刻,法语便悄悄与我们的生活建立了联系,这种神奇微妙的联系使我们与其他人得以区分。从那一刻起,法语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学们,爱生活,爱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