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想讲讲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可以死,死而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吾不语、情已生,虽不知所起,心中寂然欢喜,故,且将一腔深情,相以付。
爱,请用力爱。以吾至情,一往而深。在爱情面前,杜丽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勇敢,也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努力。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是呀,在所有的爱情故事里,在所有的爱情过往里,初识总是那么那么的美丽,那么那么地热烈。感情是多么巧妙呀,四散蔓延,不知在哪个瞬间,不知在心间的哪个角落里,悄悄地生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开出爱情的鲜花。
情起于何时呢,或许是阳光漫洒,你刚好走过窗下;或许是岁月温柔,你始终伴在身后;或许人头攒动,偏偏你在我的眼里被多看了一眼;又或许,身处危难,你温柔地递过来一双温暖双手……其实,那个悸动,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描述清楚的呢!
2.原来你也在这里
情因何缘起?所有的文化,都有着浪漫的解释。佛教说,前生今生继来生,三生石畔续前缘。《圣经》说,上帝不忍亚当寂寞,就拿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了夏娃,与他为伴。所有,男人女人都是彼此缺失的,唯有彼此找到另一半,他们才是完整的他们。《红楼梦》里,宝玉初识黛玉,直呼“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纵然这是木石前盟的今生约定,但这九个字,比我看过的所有语句,都要打动人心。
情虽不知所起,但那种“如目故人”、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大概是“情生”之际最曼妙的际遇了。《牡丹亭》里,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相遇,又何尝不是这种“故人相见”的悠然呢!梦中与君初相识,迎面相望话故人,这又何尝不是“这个妹妹我曾见到的”呢!对于这种微妙又美好的情愫,民国才女张爱玲表达地最好,她说,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位才女多么的睿智,感情那般美好,那么微妙,何必去追问情生于何时,起于何际。
时间漫漫、空间无边,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暂。站在时空的洪荒巨人面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个人就那么孤单地站立着。直到有一天,另一个人,跨过时间的涛涛洪水,越过空间的深深浅浅,轻轻拍着你的肩膀,浅笑低吟、云淡风轻:“噢,你也在这里吗?”
吾不语、情已生,虽不知所起,心中寂然欢喜,故,且将一腔深情,相以付。
看,感情的缘起,曼妙又美丽。像五月的玫瑰,冬日的暖阳。
是的,《牡丹亭》歌颂这种“情起”的美好,甚至以花神作伴,赋予这种“情起”以庄重的仪式感。我想,那大概是因为,这种“情起”的朦胧感,这种“初识”的喜悦感,是爱情里最珍贵的时刻了吧。
3.至情相付,一往情深
《牡丹亭》的珍贵,不仅仅在于它对于“情”的歌颂,更在于它对“至情女子”杜丽娘的生动描摹。明朝的思想,倡导“存天理、灭人性”,男女情爱,尤其被人诟病,被视为男女之大妨。但在这种背景下,杜丽娘仍坚守内心,满腹深情,虽死不休。她对爱的执着和坚守,让所有人动容。可以说,杜丽娘的爱情是她自己争取而来的,她深在闺中,便在梦里谈恋爱;她身为孤魂,仍旧心念故人,不惜从阴间来到阳世;面对柳梦梅的退缩,她勇敢向前;面对父亲的刁难,她虽面对皇上,也据理力争。她以一腔至情,跨越生死、跨越规矩、跨越所有的不理解不可能不合适。她爱的热烈、爱的真诚、爱的充满气魄、爱的荡气回肠。
在爱情的道路上,她不顾世俗伦理大妨、不管门第家族背景,她只听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她的路,不需要任何人干涉,她勇敢地孤独地行走着,身躯孱弱,息影姗姗,却坚强地有如战士。她也忍受相思之苦,也经历阴间的折磨,也受到心爱之人的讥讽,也受到家庭的不满苛责,更受到整个社会礼教的不容……可是,那又怎样,她坚守自己的内心,她坚守柳郎给予她的感情,她坚守自己心中对于感情的执着。这是一个多么壮烈的姑娘,如飞蛾扑火一般,追逐和坚守自己的爱情。这样的至情至性,坚如磐石、毅比金刻,弥补珍贵。
杜丽娘的至情,既是对于情之纯粹的坚守,也是对于心中真情的追求,更是对于感情长久的不断努力。马伊琍说,相爱不易,且行且珍惜。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有多少人,面对自己的所爱,犹豫、迟疑、痛苦、落泪,常常因为不敢迈出去的那一步,遗憾终身。
在这个世界里,有多少人,面对世界的纷繁复杂,违心地让婚姻世界里参杂了太多的杂质,我们总是在谈房子、谈车子、唯独,我们忘了去听听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世界里,有多少人,总是因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唯独忘了,爱情不仅仅是初识时的浅吟低笑,更是日日琐事里的殷殷坚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以初识之微笑、以真心之纯粹、以内心之坚守、以陪伴之执着,继续书写这份深情。
人生若再有,我一定拉着你的手,紧紧的,一直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