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使现代城市人共同感受乡愁
口 《珠江时报》龚瑜, 传媒职业经理人钮海津
《珠江时报》龚瑜:
《珠江时报》“佛山文化周刊” 将于近期推出的“古村落”报道,因此拟就佛山古村落传统文化保育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请教几个问题。您探访100个古村落之旅目前进展如何?踏上探访之路的缘由是什么?探访行程是如何安排的?
钮海津:
要说明的是,我的“探访100个古村落”之旅,始于一种情结,而不是一个计划。
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历史,其间有着许多家庭的悲欢离合和许多家族的兴灭盛衰。
古村落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也像是一本地理人文记录本,我们可以从尊敬“他”和珍惜“它”之中获得方方面面的知识、获得林林总总的教益。
同时,还可获得一种现代城市人共有的感受——乡愁。
每个人的乡愁深度是不一样的,站在不同的古村落前面,会有嬉笑扬畅或苦痛凄萧的心态感受,而那种非常感受有必要种植在我不甚深厚的视觉空间里,于是就有了一个没有计划的古村落之旅——周末周日和节假日的自驾游,有空就出发,用手机导航地图进入古村落,观远观近,行思行写,我称之为探访。
2007年我从报刊上曾得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广东省古村落”普查、认定工作,当时广东各地共上报了110个古村落。
所以我的探访散文就起了《探访100个古村落》这个总标题了。
《珠江时报》龚瑜:
能否盘点您至今探访过的岭南古村落,特别是佛山古村落给您留下哪些观感,有哪些特别之处?
钮海津:
由于是利用节假日去岭南古村落的,所以几年来我远未完成“探访100个古村落”。
在广东,我东南西北都去过,其中佛山的古村落我先后探访过十多个古村落。
佛山是古代中原人南下广东的最重要的聚居地,因此它的古村落相当丰富,尤其是清代以前形成的古村落保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集中,越是有文化的古村落越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
佛山古村落代表了岭南古村落的风格,具有共同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学而优则仕的返乡援建的风俗,施以雄厚经济实力对故乡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营建了文雅、清高的住宅和小区,它们装饰的小庭院,蓄水池,側漏窗、小盆景、雕梁画、题匾额,都创造了优雅的生活环境,体现了原住民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尽管以往的战乱和“运动”连年使得大多古村落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岭南民居的营建特色仍依附在村落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我很喜欢西樵上金瓯松塘村营造的向学氛围,它那种鼓励后代学而优的推力,无论是始于封建时代还是接于孔孟之道,都属于正能量,都是一种合乎社会期待的主流。
我的《探访100个古村落》的佛山篇章,都有我的不同感观。
《珠江时报》龚瑜:
佛山古村落的传统文化保护现状怎样?有哪些最急迫的工作要做?
钮海津:
古村落是过往民众生活的载体,是厚重、深邃的中国历史文化载体,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古村落正在加速消失,古村落文化传承遇到了危机,需要动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保护。
整体而言,佛山具有一批较高的有历史、有文化、有艺术和有科学价值的古村落。
看得出,政府和村民的共识比较一致,古村落保护是政府行为和乡规民约的两者结合,在保护好古村落的文脉和龙脉的同时也关注民生,提高被保护建筑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几个有深厚文化的古村落如:
——九江烟南烟桥村(弘扬安居文化);
——西樵上金瓯松塘村(弘扬翰林文化);
——西樵百西村头村(弘扬富商文化)
对它们的保护与经济发展进入了一种良性和持续的状态,保持了古村落特有的体温,令古村落得以生息繁衍。
这里面,“文化引领”(引导村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修缮历史建筑、恢复和再现一批历史文化习俗等)的古村落保育开发的政策功不可没。
但佛山的古村落还不是划一的好,有良有莠,我在各篇探访佛山古村落的散文里,表现过不同的心理反应,或嬉笑扬畅,或苦痛凄萧,心态感受的落差在行文里不掩昭彰。像狮山狮岭黎边村那样,因为人烟稀少破败的村落,但至少还保存了原汁原味的古韵,其空无人烟的寂寞和没有资金维护的惨象却又令人心生难过,若能及时保护修缮还能留住它的风韵。
让人感觉可惜的是佛山还有很多村落现在还有不少村民居住其中。
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富裕之后,开始向往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翻新旧房,而因“建设新农村”计划实施大规模拆改建,使一些有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建筑面目全非,甚至永久消失。
对于这些古村落来说,普及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迫切。
《珠江时报》龚瑜:
在文化与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如何取得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佛山在这方面的功与过。
钮海津:
我个人主张,古村落的保育开发应当另建新式村居,将居民迁离古村落,新古两村的距离在一两百米开外,形成人居与文旅合而有距的形态。
因为现代人向往城市或城市类生活是不可逆的,古村落的村民亦然。
而时至今日还要村民居住于格局逼窄、光线不足、年久失修、疏导不佳的古村落,似有不妥。且居于古居的村民稍有积蓄,定会改善原有古居的格局、外观、院落,并增加各种生活设施,如卫生间、子母间、休闲场所等以提高居住质量和安全性。
这必然会对古居有所改变,一家如此,影响一居;百家如是,影响一村。
因此,划出一定范围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间以园林,从而实现新农村与古村落的合理衔接。
这样不仅保护了传统的单体建筑,也保护了传统的整体性建筑群,实现传统建筑群与现代建筑群的和谐共生。
每一座古村落各有其特色,历史、环境、居民民族等各不相同;
古村落的保存现状、所处位置也不相同,有着多样性的形态;
其留存和传承也没有保险模式可循,要找到保护和开发的最佳平衡点,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并凸现诸多弊端。
由此,我们对古村落的保护得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方一样对症下药,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让每个古村落都得到恰当的保护,让其延续千年的风格和文化得以留存和传承。
佛山对古村落的保育和开发有着很强的使命感,做了很多有益有效的业绩。
佛山的古村落值得探访,希望佛山再进一步整合、盘活全市的古村落文旅资源,将所有古村落的观赏、美食及汽车宿营合理地有度地串联在一起,让深圳、广州等地的两三百万常年自驾游散客能循您们设计好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古村落组合路线,形成古村旅游文化美食汽车宿营链条,让游客通过三四次节假日全部探访一遍。
同时,建议在各个古村落里设立简易的盖章仪式,让参观者在新制的佛山古村落游览全手册里盖满每个古村落的专一、特色的“来过”证章,以让来访者不仅觉得有益,还有趣;让古村落的居民原有的生活资料转化成以后可以赚钱的生产资料。
有人气和财气的古村落,永远有生存的环境。
《珠江时报》龚瑜:
据您观察,国内外古村落开发模式中有哪些值得佛山借鉴?
钮海津:
我不是古村落研究者,更不是生态环境专家,所以对国内外古村落开发模式不宜发言。
不过我是传媒人,对古村落的传播有兴趣。
我看到国家森防总站这个部门正在发起一个叫做“古树保健行动”。
古村落有两个实景标志,一个是古树的存在,一个是族谱的存在。
古树的保健行动主要是从古树的树势来看,三五百年到四五百年的,甚至上千年的树,在古村落依然存在、生长。
所以国家森防总站拿出经费在全国征集100棵具有人文的故事,组织一批作家就这100棵树进行采访,挖掘它的故事,挖掘它的历史文化,完成100篇精美的散文。
这个信息可供佛山借鉴,也出一本佛山古村落的散文集。
(选自钮海津2014年8月27日答《珠江时报》文化部记者龚瑜问)
https://book.yunzhan365.com/lews/twqs/index.html 探访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