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沙盘,我知之甚少,充满期待。4月25日晚,在远正心理默岩辉老师带领下,我和小伙伴们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现场体验。
在体验之前,小伙伴们都很兴奋,也提了很多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我这么摆,代表什么?说明什么?何以窥探别人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疑虑也存在我身上,沙盘是无意识层面的象征游戏,如何表征每样物品的意义是我对操作沙盘最不自信的地方。面对那些小物件,我不知道怎么看。就像一个半吊子算卦先生看到别人错综复杂的掌纹,一直皱着眉头捋胡子却真正无法了解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所幸的是,这堂体验课让我明白,如何看一个沙盘和解释它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过程陪伴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解释。因为沙盘游戏的基本原则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允许人们创造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有时候过度的引导和解释反而影响来访者的自由发挥。在具体操作中,治疗师不评价态度非常重要,即不对来访者做出明确的象征性诠释或评论,对于沙盘所表现出来的象征意义只能作为治疗师工作的部分线索。
当天做了两个案例,第二个更典型一些。这位沙盘的主人思维节奏很慢,摆沙盘的时候总是很犹豫,刚开始总是纠结该选哪一个,选好了,又对摆放的样子不太满意,好像每一个决定都很纠结、艰难。在场的小伙伴有些按奈不住,有的采取了引导,有的采取了提示,有的开始尝试从颜色或者格局下手,进行拆解。而老师的态度比较明确,只是陪伴,鼓励。以不犹豫和不满意为突破口,在她并不完整的表述中,慢慢寻找线索。
默老师引导语部分摘录如下:觉得找不到合适的物品,是因为不够好看呢?还是因为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你觉得这个沙盘里还应该有哪些东西会更好一些;可以走近一点来看一看,有什么新的体会;能不能把你摆的这些东西编一个小故事?
可以看的出,这位参与者对沙盘是很感兴趣的,但在无形中,又给自己假想了很多障碍,表现的有些胆怯,退缩。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参与度在逐渐增强。最后,我们都觉得无法进展的时候,(只是我个人感觉,我总是最沉不住气)这位操作者倒是表现的很放松,动作变得舒展,思维也变得很宽广,为她的作品创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你的无条件关注的结果总是会让人欣喜的!
其实一旦来访者能够以这样的童心来摆放沙盘,他就开始了借助沙盘探索自我的历程。对于我们每个人,总是在放松的时候特别有创造力。沙盘游戏对于构建内在世界,获得自信心方面,比起言语性表达,往往更有作用。
可以回想,在我们小时候是没有什么心理问题的,甚至烦恼的。我们忙着做游戏,过家家,摆弄玩具。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其中乐趣。对于游戏的心理学解释有很多,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游戏弥补了儿童无法参与成人活动对他们的遗憾和创伤,在游戏中,他们重新构建了自我,获得了新的自信。
我家有个两岁的小孩子,正是贪玩的年纪,在他的小小世界里,他可以按照他的想象构建所有想要的东西。有一次,我给他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听到马良画的任何东西都能变成真的,贝猫开始窜改剧情,马良,请给小贝画一辆火车吧!我顺着他的话茬,继续改编,马良大笔一挥,一辆真正的托马斯小火车,呜呜呜的从墙上开下来了!孩子很兴奋,可事实上,我只是在讲故事而已。他并没有多什么东西。
可见,获得心理满足是多么重要,即使是想象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允许有这么一方幻想的空间。而在成人世界里,一切都很现实,弹性很小,所以我们常常感到失望。而沙盘却给了我们一块允许构建心理的缓冲空间,它在真实与虚拟之间,在这样一方自由的、开放的,受保护的空间,通过在沙盘内用各种模型、玩具摆弄心灵故事,以往受阻的,不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和体验可以得到激活、恢复、转化、治愈、获得新生的力量。
最后,感谢远正心理卢瑞老师、默岩辉以及其余几位老师提供的服务与帮助。愿贵工作室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