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被称为千禧年。对于那年特别的时间,我翻开脑海里的记事本,却没有记起几样难忘的事情。
记录时间的是钟表,而把时间记在故事上的是人的情感,包含语言、动作、神态和想象等。我不怀疑我写荒诞的时间故事的初衷,我要记起那些还清晰的、模糊的留在脑海里的人和事。我们生活在大时代,每个人却各自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小时代。
一场灾难性的洪水,在2000年的春天,对于孩童的我们,算是真正告别了。旧学校被新学校代替,据说那是英国民间慈善捐赠修建的。我们也参与过新学校的修建工作,例如搬搬砖、挪挪土之类的活。那年,我三年级。后来老师在黑板报上写上了在参建学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也包括我。我深切的感受到鼓励的力量,无论是来自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里的父母,甚至是隔壁的邻居。成为“别人家的小孩”是我们小时候的奋斗目标。当你在不断被肯定时,你就会有强烈的存在感,自己会主动捍卫这种存在感,以至于动力越来越大,助推你不断行动以保持同样的标准。
新千年,被称为千禧年。对于那年特别的时间,我翻开脑海里的记事本,却没有记起几样难忘的事情。一想到这里,我感到人是幸运的。他可以记起该记起的,忘却该忘却的。
新纪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只不过是一年,普通的时间。没有电视机里的那些场景:上海继续上演着不夜城的场景、各大城市的烟火等待着零点时刻、全家举杯庆祝新千年的到来……后来才明白,那些都是时间差,你得拼命赶上别人的时间,否则你生活的时间永远在别人后面一点点,看不到前面精彩的时刻。别人的时间就是你奋斗追逐的小时代。
那年也有值得我骄傲的时刻,我从村委书记手中接过了“三好学生”的奖状,最后的颁奖仪式在全班人演唱的“歌声与微笑”中结束了。尽管歌声不是很齐整,但是那次“大会”让我感受到了“规矩”、“仪式感”等。这些在大人的世界里出现的高频词汇,在那个时代的我,却隐约感受到它的力量,一种“由不得你”的力量。
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出去打工。这是农村家庭为了生计选择的标准“套餐”。我记得打工回来的父亲从二手书摊买了钢笔字帖、《十万个为什么》等。钢笔字帖是以席慕蓉的诗为内容的,不懂情诗的我,却记住了一些词。《十万个为什么》全是文字,没有一幅插图,而我却认认真真的看完了5本不同内容的文字版,至今脑海里还留存着百慕大三角的恐怖故事。
我的故事里,这几年好像少了些父母的身影,因为那时可能把大部分时间给了童年的小伙伴,还有那些看不完的书,像《小学生导读》、《作文大全》等。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感受到文字的力量,那些悲伤的、欢乐的、美丽的。
时间总是向前,故事仍在上演。片段的记忆却是完整的情绪,勾勒出的画面延伸至时间的长度,这一年又一年,谓之“小时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