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缺的是具体行动,不是脑洞和想法。”
“关键不在心理建设上,而在实力上。身是本,心是末。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所以要去心涤虑,坐忘大通。先把身体还给身体。而这本身也是一种心态。为本而调整的末。身犹民则贵,心犹君则轻。是故心为君主之官。这才是身国同构啦。有了这个基础,心的功能才会运转正常,才会不断进步。这本就是循阶而上的。但你能说君主之官的心不重要吗?绝对不能,不过没有身体,哪有心呢?没有百姓,哪有统治者存在的必要呢?这就是华夏不离之道在君民身心这些问题上的逻辑。民为本,身为根,君为主,心为君。这不难理解吧。高级功能无不是以低级为根本的,但没有高级功能的优化,低级功能的效率太低。身心合一,性命双修的根本就在这里。言归正传,这种心理是践行已久而发生的淡然。我们重本,所以一般都会说:
**“等你有了那份实力,自然会有相伴的心理。不用刻意在心上使力。” **
那么如何达到?唯有自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非商业用途。以上内容转载自一位无名道长的知乎回帖: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25471
任他频频卦变,
我自固本培元,
先当立于不败,
再图东出崤函。
—— 历奇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 金庸
不要浪费时间争论,有那空闲好好学习。
不用刻意在心上使力,以身为本,这与我听到的心学相反、却是极其发聩的说法。
小学,从无知到知道唯心唯物,然后持唯物,随郭松慢慢积累。
初中,从唯物转向唯心,试函授等开始离开郭松,追求霸气。
高中,心理落差,初识易经,转“朴素唯物主义”,转国学,由分而合,渐不分唯心唯物,统一视之。持一阴一阳之谓道,有朴素辩证法的意味在。
高中历史课,第一次有意识的记住王守仁那张脸和他的心学。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 世界上最伟大的软件架构师。)
大学,实训,由校训了解知行合一,转心学。
(东北易志。共事与能,弘易以行,和妻相扶,无拖而终。)
毕业,CES创业,唐姐故,转萧沆虚无主义哲学,生五念,持“五以五为”。
(24岁之我观。语言学家。)
今,初识“身本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