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字体的选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小时候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从唐楷入门,从来没有听说哪位书法老师让学生从其他字体入门的。近些年来从其他字体入门的观点也渐渐火热起来,比起从楷书入手这些观点不谓不新颖,下面咱们说一下两方观点
一、从楷书入手
楷书是目前最规范的一种书体,只要你楷书写的好,无论什么情况,你写一手漂亮的楷书,大家都无可指摘。但是其他书体不一样,篆书、草书不用说,没有研究过的人,基本不认识。
钟繇《宣示表》
隶书可以不可以呢?隶书相对来说,也比较规范,易于认读,但不如楷书,更重要的是,楷书写惯了,笔画之间连贯一下,基本就是行书了,当你需要的时候,是不会影响你的书写速度的。而隶书不然,隶书讲究蚕头燕尾,讲究各种迂回曲折,你要写惯了,让你加快速度,你还真不一定适应得过来。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那么行书呢,行书的实用性应该比楷书要强得多吧?
错!虽然我们绝大多数写字的时候都是在用的行书,但有不少人行书写快了,也会影响认读,所以有的时候,尤其在许多重要的文件、合同、表格等材料当中,会刻意提醒你,请用楷书来书写,而你未必能写好楷书。也就是说,当你需要用楷书的时候,你没有练过,是很难写好的。
褚遂良《大唐圣教序》
可是楷书呢,虽然你练的是楷书,但我可以肯定的说,你的行书是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的!尤其是硬笔行书,几乎等同于楷书的快写。所以你楷书写的好,行书就不会差,行书写好了,楷书未必好。因此,练习楷书的实用性比练习行书要强。
杨凝式《韭花帖》
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字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传递信息,传递信息最基本的要求在于认读,没有比楷书更容易认读的书体了,所以从这方面讲,楷书的实用性也是最强的。有位书法家说,你学好了楷书,就相当于有了看家的本领,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再说一个问题,凡是在楷书上取得大成就的,我说是当代,不是指唐或唐以前,取得大成就的,都是把楷书写得很活的!怎么活?有行书的活,有草书的活!
二、从草书入手
在字体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有的是大篆,在大篆的体系中、甲骨文、金文基本都可以涵盖其中,到了秦代的时候,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的思想使得六国的文字得到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在这“书同文”的进程中,最有贡献的就属创建小篆的李斯,慢慢地随着书写性的要求,隶书从民间开始慢慢的走到人们的日常中来。
张旭《古诗四帖》
到了汉代,是隶书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隶书作品如《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之后隶书又慢慢的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由于保留了隶书的波磔、字字独立而自成体系。
智永《千字文》
我们现在所说的诸如王羲之、张芝、张旭、怀素、黄庭坚的草书其实是今草的范畴。至于今草中又分为大草和小草,小草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当属怀素的千字文,而大草的叫法是相对于用笔而言,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 自叙帖》,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等都是大草的范畴,大草与小草最大的区别就是笔势的相连,比如王献之的《中秋帖》,被称为“三希堂”法帖之一,就是草书体势贯连的代表作品。
草书之后,楷书、行书在这个时期才开始慢慢的形成,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唐代,可以说,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五种字体的演变全部结束。想要学习书法,对于基本的字体演变的了解是很关键的,之所以学习书法要先从楷书写起就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字体,楷书的实用性最大,法度也最为严谨所以楷书是不错的入门途径。
孙过庭《书谱》
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有了很好的自我把控的能力,完全可以从篆书、隶书等入手,之所以不适合草书入手是因为草书作为体现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书体,需要在高速中最大化的表现自己的精神,所以没有太好的控笔能力也就是所说的基础是很难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
当然,在草书的范畴,章草的字字独立和波磔等特点而言,作为书法入门的字体也是十分恰当的。
以上的两种观点各有见解,小编认为主要还看自己喜欢那种字体,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图文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