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自我成长,才是对子女教育最大的负责

都说,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尤其是身教。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这句名言说的就是,用自身行动来教育人,别人就会听从,用言语来教育人,别人就会争辩是非。


可以说,身行一例,胜于千言。


​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指出,人类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观察和模仿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学徒模式。


学徒们通过观察师傅并对其进行模仿,再通过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练习和改进,最终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


模仿也不仅仅限于手工类技能,著名的富兰克林就是通过对佳作的模仿来学习写作的。


首先,他会找来一篇写得好的文章,通篇理解后再模仿其框架和内容重新写一篇,文章写完再跟原文进行比较,然后再重写,这样一个过程重复好几遍,直到最终令他满意为止。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观察和模仿都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对于孩子来讲,从说话到为人处事,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婴孩跟着父母学会如何叫爸爸妈妈,等学会了说话,父母如果不注意言语中冒出一句脏话,你可能会碰巧听到从孩子嘴里也冒出一样的话来,尽管他们可能还并不理解什么意思。


等再长大一点,女孩子就学会了玩过家家的游戏,模仿妈妈带孩子的样子去照顾她的布偶娃娃,或者模仿大人的样子假装做饭,穿妈妈的衣服或高跟鞋,甚至是学着妈妈的样子涂口红。


孩子还小的时候,对世界所知不多,也不具备辨认是非的能力。因而,无论好话坏话都会学着说说,也无论好行为还是坏行为都会照着试试。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祖孙三代,年轻的父母嫌奶奶老了走不动路,就决定把她丢进大山里。

一天晚上,他们带着儿子一起把奶奶用大竹篮抬进山。当他们准备把老人家扔下时,儿子说要把竹篮带回去。

父母问为什么,儿子说:等你们老了的时候我也可以用这个篮子把你们抬进山。

父母一听吓坏了,赶紧把奶奶抬回家,从此好好侍候着。

故事不一定都是假的。

当你对你的父母不闻不问的时候,你的儿女自然也不会去关心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

同样,等到他们长大了的时候,他们也可能对你不闻不问,或者也不会带着他们的儿女来关心你们。


我的一个朋友,特别独立,思想也比较开放,结婚的时候竟然不打算邀请父母。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妈妈结婚的时候就没有邀请他们的父母。

我说:“那他们会不会很伤心啊?”我朋友说:“所以让她也感觉一下那个滋味。”


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最容易有样学样,与他们最亲近的,是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父母,因而,父母的一言一行,自然无时不刻在塑造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 


育人先育己


有一个段子:


一个孩子因为考试成绩没考好,被妈妈骂成笨鸟。

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有三种笨鸟,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妈妈问:”那么三种呢?“

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下个蛋,让自己的孩子使劲飞。“


孩子的话虽说得难听,却道出了一个很多家庭的现状:很多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天天训斥孩子,要求孩子这样那样。


因为说教实在太容易了。张一张嘴就能说明白的道理,谁愿意花时间去身体力行呢?

上周看书的时候,读到一个关于甘地的故事。

一位母亲,因为儿子爱吃糖把牙都吃坏了,自己怎么劝都劝不住,就带着儿子去见甘地,

请求甘地说服自己的儿子不要再吃糖了。

甘地犹豫了一阵子,才开口说话,他让那位母亲过一周之后再来找他,那位母亲便点点头带着孩子先回去了。

一周之后,这位母亲如约带着儿子来见甘地。

然而,甘地一开始还是什么话都没说,最后叹了口气,让那位母亲再过一周再来。这位母亲虽然不解,可是还是无奈地带着孩子回去了。

又过了一周,当甘地见到这对母子时,孩子嘴里依然含着糖块。

但是,这次甘地并没有沉默,而是高高兴兴地迎接他们,然后看着那个孩子的眼睛,郑重地说道:“孩子,以后不要再吃糖了。”孩子点点头,把嘴里的糖吐掉了。

孩子的母亲感到非常奇怪,就问甘地,为什么等了两周才说这话,从一开始就这样对孩子说不就可以了吗?

甘地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自己也很喜欢吃糖 ,两周前我自己也正吃着糖块呢。我自己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叫孩子不要吃糖呢?是我自己需要点时间来戒糖。”


育人先育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自己尚且做不到的事情,又如何去要求别人。


子女教育亦是如此。就像曾子杀猪的故事,


妻子要去买菜,儿子哭着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儿子说,如果他听话在家好好待着,回来就给他杀猪吃。一般过年才会杀猪,所以儿子听完特别高兴,就乖乖地在家待着。


等妻子回来的时候,看到曾子真的准备杀猪,就慌了:”我那是哄小孩的,你怎么还当真了?“

曾子说,“孩子都是有样学样,今天你骗他,就是教他骗人。他也不会再相信你,以后就很难教育他了。”


最后,夫妻两人便以身作则,兑现了承诺,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言出必行。


因而,言传身教,需要父母的努力。


父母的自我成长,才是对子女教育最大的负责

看到一篇文章,说家长是一种职业,而这种职业需要你承担起子女教育的责任。


如果说,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那么父母的职责就是要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也就是说,在你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事情,你首先要能做到。就像甘地和曾子一样,要求孩子不再吃糖,或者要求孩子守诚信,那自己就要先说到做到。


其实,父母要培养自己能先说到做到,也需要经历一个从"做不到",到"能做到"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自我成长。


当父母通过这种自我教育的方式获得了成长以后,就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孩子设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跟着父母一起成长。

这样,一方面,家长获得了自我成长,另一方面,对子女来说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就像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一样,父母酷爱读书,女儿也就有样学样,坐在父母旁边,学着他们的样子,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写写画画。


父母爱看书,树立了榜样,不用刻意去说教孩子,只是通过耳濡目染,孩子便能跟着一起看,最终父母和孩子一起获得成长。


正如杨澜所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因而,父母的自我成长,才是对子女教育最大的负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