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学习家庭教育后,改变了跟孩子的互动模式,由过去的挑剔、指责、批评改为鼓励、表扬、欣赏孩子。
初期孩子有点不适应,觉得妈妈是在说假话,自己并没有妈妈说的那么好,让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界,想让自己变好,太难了,太辛苦,再回到以前的样子,自己的内心又不接受。
所以纠结了好长时间,但是妈妈一直坚持给孩子讲新的故事,并且拉上周围的人一起给孩子讲新故事。
孩子在新故事中是一个全新的自己,慢慢地孩子也接受了新故事中的自己,开始重新定义自己,当他坚信的时候,就开始改正自己的行为。他的一言一行都要证明,自己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人。
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是借由周围的人,特别是爸妈看自己的眼光,通过爸爸妈妈的嘴巴告诉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定义自己,当他相信自己就是爸爸妈妈眼中的那个人的时候,他就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证明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这背后的原理就是:1、人是靠信念活着的生物,相信自己相信的故事,2、孩子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定义自己是谁,没办法通过理性程序解释自己,只能通过感性程序感知自己。
要想改正孩子的缺点毛病,只有一个办法——亮点原则。
正确的做法是,爸妈先改变对孩子的印象,通过爸妈的眼睛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然后告诉孩子,孩子就会知道原来自己在爸妈心中的印象是这么优秀,孩子的观念改变了,就会重新定义自己,然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证明自己就是爸爸妈妈眼中的那个好孩子。
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是理解他的,是爱他的,于是孩子也改变了对于爸妈的印象,这时,爸爸妈妈知道自己已经给孩子留下了一个新的、好的印象。至此,四个印象固定,全新的亲子关系形成了。
同理,我们大人有时也会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前段时间,有位妈妈找我咨询,我们一起聊了很多,通过深入的探讨,这位妈妈认识到了孩子目前的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我也表示感谢,并且说在这之前也找过好几位心理医生咨询过,但是从来没有这么清晰的看到事情的真正原因。
通过这件事,我也照见了我自己身上的优点,我之前不知道我还具备这个能力,我也对家训营上“照镜子”的游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今后跟周围的人互动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别人通过我们的眼睛发现更好的自己。
通过杨老师的人生经历,我也有另外一个收获。杨老师小学时在大家眼里是一个公认的笨孩子,通过练体育,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体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找到了自信。
人一旦找到了自信,那么身上无限的潜能便被激发了出来,这种潜能应用到学习上,同样一发而不可收拾,杨老师初中仅仅努力学习了一年,就考入了重点高中,并且还是全校第六名。
这同时证明了董老师讲的,初中三年的课程,全力学一年足够了。我就在想,等哪一天我的儿子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后,学习成绩同样会有惊人的提高吧!
父母的眼睛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我们要给孩子讲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中的孩子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心地善良、奋发向上,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脚本,所有的事情都得他自己去经历,让我们做好孩子的良性哈哈镜,让孩子发现并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