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动身,在城墙脚下体验了一把当地早餐。特色肉夹馍和各种包子、粥都挺不错。
行程第二天,主要领略西安千年古都的魅力。
第一站西安城墙。西安目前的城墙遗址不是大唐留下的,而是明代城墙。唐代由于时间太久远有一千多年,几经战乱,确实很难保存。但能看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已经是非常开心和震撼。如果北京的城墙能够不拆,如今应该也是壮美的历史遗产。
西安城墙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这是很多文物保护者的心血。以及国家强大有实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而且下宽上窄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马和操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千米。
四个巍峨城门: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巍峨壮观。
城墙顶部每隔50米左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而且城墙顶面不是纯平而是有一定坡度倾斜,想来肯定是利于排水。赞叹古人智慧!
城墙漫步,不禁回想当时看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合书感叹中东地区,有无数人类伟达的文明遗迹,文化艺术价值都非常重要。但是战乱无数,各种遗迹都基本毁于战火。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民不聊生,根本无人顾及文物和历史遗迹。可悲可叹。
站在城墙上举目望去,发现墙外真有护城河,想起以前在历史剧里看到的攻城守城,城墙结构大抵如此。闸楼在最外,升降吊桥,箭楼在中,箭孔密布。
正楼在最里,楼下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用于屯兵。如果敌人攻进此处,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应该是方便全方位无死角的观察敌情,做好防御。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由此看来城墙不仅有防御作用,也方便策马奔腾,快速行军。所以秦始皇的长城应该也由此作用。长城下崇山峻岭,万一遇到雨天又泥泞难走,无法快速行军,支援打仗。而城墙上又宽又平,真是行军的绝佳之处!
逛完城楼,就驱车到市郊的重要景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好在刚过完旺季,买完票请了个向导,边听边走,很有趣味。
回忆芈月传的最后一集,提到了兵马俑相关猜想,“太后想回楚国,生前是回不去了,故以兵马为佣,陪葬在骊山脚下。死后希望能回楚国的汨罗江看看... ...”虽然杜撰,也有些契合之处。
但真实的兵马俑,确实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是他的“卫戍部队”。
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为他在骊山修建陵墓,直到他50岁死去,共修了37年。据说征用十万多劳力。当时不在修长城,就在修兵马俑。想起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一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后用铜汁浇铸加固。墓宫中不仅有宫殿楼阁和百官相见的位次,而且有奇珍异宝,飞禽走兽。生前所有都带到地下。
为了防范盗窃,墓室内设有一触即发的暗箭。墓室弯顶上饰有宝石明珠,象征着天体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岳和九州的地理形势,用机械灌输了水银,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上面浮着金制的野鸡;墓室内点燃着用鲸鱼油制成的"长明灯"。
而陵墓周围布置的巨型兵马俑阵,千军万马世代守候。就是今天为人熟知的兵马俑。
1974年3月,临潼村民抗旱打井时,发现碎陶片,后来居然打出完整的兵俑头,引起注意。后经发觉,居然有不止一处大型俑坑。最大的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
这真是一口井打出的世界奇迹!
仿真人的兵俑都高大威猛,一米八左右(难道古人已经这么高了么?)神奇!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
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这样的君威,当年确实横扫六国。
神奇的是每个兵俑居然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
向导介绍,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嘴角向下,神情凝重。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英姿勃发。还有身高达1.96米的指挥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还有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
据说当年发现的时候,每个俑身上色彩鲜艳,但发掘时候一接触空气就瞬间氧化失色。实在是太可惜!否则,该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场景!
逛完了三个坑,向导专门带我们去了秦始皇陵博物馆。里面刚好有《燕国主题展览》,趁机大饱眼福。博物馆主要是为看珍贵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工匠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最后完美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为庞大的古代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参观的时候还发现了很多连认都不认识的字。涉及到古代的工艺,兵器,用器等等。不由感叹,还有很多需要走走看看,学习的地方。
父亲说,九几年第一次来西安的时候,大雁塔周围荒无人烟,只有稀稀拉拉的参观游人,也没有详细的导游讲解。现在繁华炫丽真是大变样,南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北有音乐喷泉广场。
兵马俑景区当时也没有这么大,只有三个坑道,进去转了一大圈看看就走了。游客比大雁塔多一些,但也没有今天的熙熙攘攘。此次有了向导详细讲解,游览更详细,收获也更大!
临走前逛了兵马俑纪念品的周边店,琳琅满目的周边小商品,制作精良。
希望更多的历史遗迹能够像单霁翔领导的故宫博物院那样,用现代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大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