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不好好教育,他善良的本质就会改变。所以“本善”的孩子,也需要善的引导和教养。我们先不论善恶,孩子的很多其他的本性,在这个躁动的社会在逐渐失去他们本来的样子。
比如“专注”
这本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专注在自己的游戏中时,常常被家人打断,吃点儿水果,喝口水,因为赶时间打断孩子的注意力。父母们最爱说的,应该当属这句话了“快点儿,快点儿”。当这份专注被家长打破后,市场上又出现了很多的培养专注力的课程。相比较起来,其实是家长最需要这样的课程。
比如“安静”
朋友家4周岁的孩子特别爱生气,一不顺心就声嘶力竭的吼。我和她在一起待了3天,第三天她吼叫的次数明显减少,每次也只吼一两声。我引导她觉察,你今天吼了三次,每次差不多吼了5声。第三天,她自己告诉我,“我今天只吼了2声。”这就是孩子有了觉察。
观察她所在的环境,吵吵嚷嚷是经常的。爷爷奶奶不高兴了,骂爸爸妈妈一顿。爸爸妈妈不高兴了,互相骂一顿,或者骂孩子一顿。经常孩子的声音是不被听到的。尼采对人性的观察后说过,“如果发出来的声音可以被听到,谁需要歇斯底里呢!”
后来和孩子在一个书院的餐厅吃饭,餐厅有个规则就是止语。孩子还有些不适应,当所有人都在安静吃饭时,她小小的身体趴在桌子上,看着我们。看我们吃的香,她也端起碗来开始喝粥、吃些喜欢的饭菜。第二天,书院有人来参观,吃饭的人多了,也躁动起来。孩子跟我说,“今天这里有点儿吵”。孩子对环境的感受是非常敏锐的。
孩子妈妈跟我说,你看她总是会吼,其实她最讨厌别人吼了。环境一变得吵闹,孩子就会用更大的声音,应该是想要掩盖这种愤怒的气氛吧。
2、教之道,贵以专。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致志。
我想一方面是教孩子要“专注”,家长也要用专注的态度。专注代表着我“看见”你了。
我采访了二宝儿家庭的姐姐,她讲了这样一段话:“我有的时候就想跟我妈单独玩儿一会儿,可是我妈妈经常抱着手机,都不跟我玩儿。”妈妈是在孩子身边,但是却没有陪孩子。
这个叫做“高质量陪伴”的东西,我很多年前就听过了,但是未曾知道这种专注的陪伴是人们内心巨大的需求。
我的一个来访,初三的小姑娘,经常不想上学。咨询10次后,开出的药方是,每天孩子到家,不管妈妈在做什么家务,放下手里的活,专心陪孩子聊天15分钟。孩子开心的不得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做出来却是威力无穷。我也很讨厌老公一边看手机,一边陪我聊天。一天下午,我叫他放下手机,我们面对面而坐,每每想起都会怀念那种全神贯注。他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亲密。
教之道,贵以专。亲密之道,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