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在便利店买了一小包泡泡零食,说实话,在我看来确实毫无营养,无奈小朋友就是会很喜欢,儿子开开心心花着这周零花钱乐呵呵的吃着。
回到小区游乐区,楼上邻居小妹妹也在,儿子高兴的叫喊着凑过去了,出于好意,我对儿子说:宝宝你愿意分享一个你的小零食给妹妹吃么(特别想撑我嘴)?儿子爽快的答应并递给了小妹妹,正当妹妹要接过去的时候,妹妹奶奶立时在2米处的地方冲过来说不要不要,并且夺走了零食,还给了儿子,并且一边说:我们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不要给她吃,你已经吃过饭了,吃零食哪会好好吃饭!小妹妹当场嚎啕大哭,委屈无助写满了满脸。如果故事到这里,奶奶安慰一下我也觉得没所谓。每个家庭对孩子要求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小妹妹持续的哭引发了奶奶的不适,奶奶抱着小妹妹说:哭什么呀?不许哭,有什么好哭的呢,你已经吃过饭了?孩子哭声还是停不下来,奶奶接着对小妹妹说:好了好了,不许哭了,你羞羞!!!可想而知,孩子还是持续性的大哭。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我当时候的心情,当时候就觉得我这是做孽要引出这样的故事出来,既自责又难受。这就是常见的中国式的家长的教育模式,看不见孩子的养育,家里的初心很好,不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可是当孩子有需求表达出欲望的时候,家长可以不满足,也可以不理解,情绪安抚做不到也没系,可是能不能不要雪上加霜,调用羞耻感来压制到底合不合适??试问一下我们的好习惯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培养优良品质?还是为了让孩子想到零食就羞愧?用羞愧情绪来达成的好习惯家长们是不是执念太深?
我后来跟我妈说我太难受了,都怪我不应该惹孩子哭,弄得奶奶怎么为难孩子,儿子突然很不平的对外婆说:奶奶说小妹妹羞羞呢?看,孩子一下就看明白了,我很感概,一个孩子从小长到大真的很不容易,家长们也不可谓不尽心,但是有时候方法上确实太粗造了一些,昨天我在儿子班级分享《我的情绪小怪兽》时,我提问:请问你们什么情况下会生气呀?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回答:我们不会生气,我又问:那么伤心的时候呢?没有,我们不会伤心!那么害怕的时候呢?我们不会害怕,我们很勇敢!问到开心快乐,一个孩子都能说好久!这就是中国家庭对孩子负面情绪教育,是孩子们真的没有,还是家长从来不敢面对。一个不能生气不能伤心不能害怕不能有负面情绪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家长们是在造快乐的机器人么?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情绪爆发出来!所以家长们,不要一看孩子哭闹害怕就要勇敢要坚强要快乐,每个人都有权力偶尔不勇敢不坚强想忧伤,这没什么错,喜怒哀乐才是人生,不要活在以为对的头脑里,打着教育口号不允许,自己整天又吼又叫看到孩子生气就像见到了鬼,自己怕左怕右还必须让孩子像无敌金刚。真的不要这样,允许,接纳,才说引导,孩子本质向上向美,只要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