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决心开始写读书笔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去年看的十几本书虽然不多,但居然这么快就不记得内容了,更别谈什么收获。其次,深入思考需要有素材,如果没有记录便无从深入。于是,我开始怀疑这种读书方式,没有记录的读书方式是低效率的。
一、先思考清楚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和脑容量太过自信。我就是一个记忆不好的人,没办法啊!
2)思考的过程需要呈现出来,笔记是很好的形式。如果有灵感迸发当然是最好的状态,记得写下来。后面我们再考虑是纸质还是电子笔记的问题。
-读书笔记建议用纸质,因为用手写字是最不占大脑的,打键盘需要占用。看大部头的书籍时,纸质笔记可以发挥最好的效果。
-平时灵光一现的感悟,在方便快捷的需求上建议用手机APP,推荐印象笔记或者小日记。
3)笔记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素材,特别是有时候需要回顾一本书的核心观点时,看笔记就好了。
4)原文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做笔记时记得把你觉得好到爆的原文摘录下来,等你回顾的时候多看几遍,这些智慧就成你自己的啦。
想清楚这些,说干就干。先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格式是第一步。
我开始去B站搜索那些笔记大神,得到的笔记方式千奇百怪。有的人读书笔记写的工工整整,还把书的封面打印出来贴在笔记上,仪式感爆棚。好看是好看,但我马上清醒过来了,这种事就像我高中时做课堂笔记,以美观为目的,可能中看不中用。我怕写错一个字就影响美观了,怎么还敢放手随性发挥呢?写读书笔记的目的就是要及时把脑海中的想法快速记录下来。不能有太多的局限,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这些漂亮的笔记格式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挺花时间,等我把封面打印出来,我怕灵感都跑掉了。还是实用主义适合我。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是最重要的!
后面还观看了各种大神的笔记本分享,在此不做过多描述了。终于,最后看到一个小姐姐的霸气分享,让我决定了,这种方式适合我。结合我自己的笔记本格式,出炉了自己的一套笔记术。
二、笔记格式
1)抬头写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采用方格笔记的方式,分为左右栏,左边是主题,右边为正文。左边的留白可以为后面重读时留下笔记空间。
2)摘录的方式为:【原文内容...】P12,转行直接写对这段摘录的感想,放心大胆写,要有指点江山的信心,自己的笔记本不用怕写错了。思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定期回顾笔记,催生新的思考。
上图参考一下:
关于怎样做笔记和笔记格式,我的心得大概就是这样,如果你开始思考了,记得一定要把这些思考和顿悟记下来!
三、怎样阅读?
说完读书笔记的格式,再来说说从阅读到整理成笔记的过程。
近期我又精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查尔斯,得到了一点小启发。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在摸索自己的读书方法了,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像自己在玩了半天电子产品后,得到了一本使用说明书。体会到了一点理论和实践的契合之处。
作者把阅读分为四种不同的层次,就像给苹果分等级一样,在完美的苹果和烂苹果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如下:
1)基础阅读。-- 摆脱了文盲状态,认识字,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能弄明白每个句子最简单的意思。
2)检视阅读。-- 在一定时间之内,提炼出本段话,或者本篇文章的重点。初中到高中,我们都做过很多类似的训练。
3)分析阅读。-- 比起前两种阅读,分析阅读更复杂和系统化,是更完整的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也是我们在基础教育之外,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简而言之,应该算是精读,给无限的时间,完整的阅读一本书,直到理解为止。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书。
4)主题阅读。-- 针对一个主题,找多本书同时阅读,全面的答疑解惑。需要比较高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大部分人都是在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之间,区别主要是理解能力、辨别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还有一点至关重要: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一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不要笑,我是很认真的呢。看书就是寻找意义的过程,如果你不思考这个对你来说独一无二的意义,你看书又是为了什么呢?
很多人常问:“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顺序颠倒了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先想好要过怎样的一生,然后再去寻找知识,去阅读可以塑造你的书籍,多读书,读适合你自己的书,从思考自己开始,才有可能过好让自己满意的一生。若总是狼吐虎咽,不思考,不寻找,就算你读完了这世上的书籍,也找不到自己。读书就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啊!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学到的还有如下几点:
1. 一定要主动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我说理解的主动就是,不要多想,拿起书就可以顺利看下去了。不喜欢的书可以弃读,没关系的。要给自己营造一个主动阅读的环境,比如枕头旁边放几本可以随读的书,沙发弄舒适一点,或者给自己定一个年阅读计划,都是可以的。
2. 真正的阅读是:凭借个人头脑,不借助任何外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大家是不是都有看完电影,马上去知乎搜影评的习惯啊?但阅读呢,最好就不要这样了,在阅读之前或者阅读之后,最好全部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理解,做记录,写读书笔记,只用自己的话。
这种思考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多,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大概就是成长。
3. 要真正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就是写下来。
我看了很多关于阅读的书籍,以及一些作家对阅读的观点,基本上都会强调记录和笔记的,这也是本人一直推崇的,看完书一定要抽点时间写读书笔记的初衷。
不管你停留在阅读的第几个层次,开始写读书笔记就是了。我尝试过精读几本哲学书,比如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罗素《幸福之路》等,原文摘抄加上个人感悟,大概可以写上5~6页,正反都写满,还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但是回看很值啊,因为好书真的非常少。
4. 好书非常少,读书要学会筛选,有的放矢的使用精读和略读。
是的,多看几本书,就会了筛选了。
四、怎样把读完的书整理成笔记?
这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要写笔记的觉悟!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好的的句子划线。
2)重读。整本书都读完之后,把划线的地方再细细地重读一遍,如果还是觉得有用的话,折角留记号,在折角过程中内心要对有关联的内容大概有印象,有助于按主题做笔记。
3)摘抄。把折角地方一一检查,按主题做笔记,主题用蓝色笔,内容用黑色
4)回顾。关于蓝色的主题,是长期不断要回顾和思考的问题,随着阅读量增加,感悟和思考也会不一样,所以,要留出空格给以后记录感悟。
5)输出。看书不思考,思考不输出,不要做这样的人。将看过的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消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的过程。
五、以下是一些简友的提问,整理如下:
1)你的这个读书笔记是对一本书的读后感想还是说只要是看到一段话想到什么了就写点什么,因为这两种方式涉及到笔记书写顺序的问题,比如有时经常是同时看好几本书,那针对不同书的笔记或者感想怎么穿插记录呢?
回复:
我无论是看纸质书还是看电子书,第一手感悟是想写就立马写下来的。纸质书直接写在段落旁边,电子书目前用的是微信读书,它有划线和写感想的功能。
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第一遍化重点,第二遍对重点进行筛选和分出小标题,第三遍整理成笔记的过程。因为有小标题,以后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就可以清晰记得那本书里面有提到过,原文是怎样的,有利于以后按照话题来写作。
如果您有同时看几本书的习惯,可以按照我的方法,等书看完后记笔记,通常看完后,又会有新的感悟,也是一个补充的过程;您也可以买一个活页本,随时记录,看您的习惯。
2)这种笔记本是可以擦除的是吗?用的效果如何呀?
回复:
笔记不能擦除,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擦除。这本读书笔记只是对一本书的初步整理,如果好的书有多读几遍的习惯,我们可以继续在空白处写,或者在后面重新写一遍也没关系。我相信第二遍、第三遍的感悟肯定不一样,是更深入的。有时我还会在简书上重新整理一遍,也是加深的过程。
3)笔记本在哪里买?
淘宝上很多,是一个日本的品牌-maruman,型号N195A,A5,7mm横线本。
以上。
祝各位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