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酒足饭饱,偶尔假装思考人生的时候,也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该如何渡过这一生才好呢?
我想我的人生阅历还太浅,于是我去问比我多活了一轮的妈妈。
妈,你年轻的时候,想没想过怎么渡过这一生比较好。
我妈从婆媳剧里抬起头,横了我一眼说:怎么渡过?还不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和你弟拉扯大。
文化先于个人而存在,是社会普遍承认的行为规则,在我们幼小的时候,个人意志还没有行成,这种规则就先行植入了。
我妈就是一个在文化里“被规则”的人,一生执行内置程序从不怀疑。
真正的教育和教化的区别,大概是教育让孩子长成他自己,教化让孩子长成社会希望的样子。
文化需要稳定的社会结构,需要社会是一盘摆好的棋局,每个棋子执行被告知应该执行的责任和义务。当一颗棋子在自己的格子里待了一辈子,他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复制粘贴到来接替他的棋子身上(这颗棋子通常是和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如子承父业),因为棋局还是那盘棋局,游戏规则还是那个游戏规则。
所以,所有年长的人都是懂得游戏规则的人,都可以给年轻的人提供诸如“该如何渡过一生的答案”,并且在地域固定的前提下,不同的人给的建议估计都是一样的,因为大家都在一盘棋局里。
好像我们高考的时候,随便问哪个大人:我为什么要参加高考?得到的答案一水儿都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
当一个孩子问出“我该如何渡过这一生”,并且不满足于大一统的答案时,变化就产生了。
这颗棋子不愿意站在原来的位置,棋盘那么大,他想去看看,于是,这张棋盘上别的棋子不再能为他提供参考意见了,因为别的棋子从没经历过离开自己的格子。
如果撇开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造成的生而有之的棋盘,而是把所以产生过类似困惑的人,不分时空地拨拉到一个棋盘上,或者我可以作为在棋盘上待了比较久的棋子说一些经验:
1、归纳自己的困惑。
在大白纸上写下自己困惑的所有问题,然后分类,大体会有:人际交往困惑,职业发展困惑,人生意义困惑等;
2、针对分类,找这个领域的经典著述来读。
我建议拟定主题后系统阅读,可以得到更宏观和全面的解决方案。
3、提炼解决方案,实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