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期,这个问题被多次提到。老师也曾布置作文,让我们写下心中的偶像。可那时的自己两眼空空,心无执念,情感上也并不成熟,又怎么能明白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我的偶像呢。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我的偶像呢?完美的外表?超高的智商?杰出的政治才能?拥有超级雄厚的财富?似乎都可以叫做偶像。当我再次思考偶像这个词是在董宇辉的直播间,他满怀激动地介绍着自己的偶像——杜甫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原来偶像的力量是这样的。
当我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觉得毕竟是一部小说,对英雄人物的刻画过于夸张,世界上真的有诸葛亮这样的人吗?他怎么可能算出风向的变化。虽然说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可那时候信息来源如此匮乏,躬耕于南阳的孔明先生又从哪里学来这一身的才华与谋略呢。我怀着挑剔的眼光看待着这些名著,总想说出一些独树一帜的观点。或许也是由于当时阅历的缺乏,难以体会一个历史人物的真正的人格魅力。
第二次看三国,看到刘备白帝城托孤以后就不想往下看了。刘关张相继退出了蜀汉集团的历史舞台,当初的五虎上将齐聚,势如破竹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而接下来就只能看着丞相独自支撑着故主留下的基业,隆中对里规划的蓝图,光复汉室的伟大理想已经离他越来越远,即使才智如孔明 也只能勉强支撑目前三足鼎立的局面。丞相似乎已经算到了,他怎么会看不出当时的天下大势呢?他在出师表中真诚地述说着与故主的共同理想,竭力地安排着故主遗留下来的基业,言语之间满是对故友的想念。可他明明可以安居蜀中,静待局势变化,为何要毅然决然地出师北伐呢?我还无法体会到那种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热枕,当时的我无法理解,只当是人的执念。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吧。
当我再次深深得被触动,是在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的时候。这部纪录片对先汗文景之治,汉武中兴的讲述已经让我深感敬佩。而诸葛亮治蜀占据了其中单独的一集。而观看这一集时的感受,又与观看三国演义时截然不同。我从另一个视角仔细揣摩着这个人物,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去欣赏这个人物,情到深处,也不禁潸然泪下。他似乎拥有我所钦佩的一切美好的品质,忠义,诚信,知人善任,他的军事才能,治理国家的能力深深地触动着我。而在当今的时代,却很少能见到这样的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偶像的力量。
下一次,如果再有人问我“你的偶像是谁啊”,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他的名字——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