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或多或少对父母的做法都会产生质疑,心想如果将自己放在父母的位置上,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突然发现自己也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前几天,跟我妈聊天,说着说着我妈的语调就有些高涨起来,听起来像是有些耐烦,言语中像是有刺儿一样,我就顺嘴接了句:“你和我爸你俩说话都一样,说不了几句话就带刺儿”!我妈不屑地说:“你不也一样,平常说话也没少带刺儿”!
我瞬间就沉默了,突然明白了,在这个家里,性格急躁的那部分人里,不光有我爸我妈还有我,我也变得越来越像他们了。
不免想起来,我也跟我爸吵过架,生过气,我也曾话中带刺,话不过脑的伤过他们的心。
若干年后,假如你也有了孩子,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董卿,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人,她的那份优雅和大气,一直是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的学识和才华也频频被网友称道。作为一个母亲,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方面应该就是性格与品质了。
心理学上对性格的定义是说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决定了行为方式,稳定的态度使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慢慢地成了习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02
家庭氛围的好坏决定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国式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对于自卑或者低自尊的人来说,有的人,他们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有一个朋友,她告诉我说,她每次求人办事的时候都具有强烈的罪恶感,她害怕被嫌弃,害怕被讨厌,遇到事总觉得是自己的错,自卑的特征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她告诉我说,每次有人反驳她的观点时,她下意识的会觉得:是不是我错了?然后立场就开始不坚定,可结果往往证明她是对的。
当和同学合作完成某一件事而出现问题时,她会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大家,而事实是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她根本没有多大关系。
后来,她告诉我说她的问题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总吵架吧,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不太好,妈妈总是嫌弃奶奶不帮着带孩子,爸爸这时候就又会和妈妈吵架。每次吵架的时候,她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因为她的存在,他们才会不和睦。
这种种消极的情绪就体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父母的责任,不应止于给孩子关爱,还应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去尊重,去自我欣赏,去微笑面对。学会自我欣赏内心才会强大,我们常说,环境会改变一个人,如果父母经常做某件事,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习父母的行为。换句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原生家庭,而我们的自卑也都绝大部分来自于原生家庭。
03
去年,我在找兼职的时候,加了一位老师的微信,她有着幸福的一家四口,一儿一女,成绩优秀,兴趣广泛,开朗活泼,丈夫对她疼爱有加,对孩子关心呵护,他们周末一起去公园散步,一起去放风筝,一起去大学校园做亲子游戏,我也经常能在学校里碰见他们。
他们经常在朋友圈晒出一家四口的照片,妈妈唱歌,女儿弹琴给妈妈伴奏,他们还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当健身房,让孩子在品学兼优的同时也兼顾健康,他们和儿子、女儿一起做各种活动,房间里挂着沙袋,摆着乒乓球桌,休闲的时候,这里就是他们一家四口的快乐天堂。他们的照片上,妻贤子孝,妈妈配的文字全是对丈夫、女儿和儿子深深的爱和称赞。
我很庆幸这样的亲子关系能够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让我对这种子女围绕,其乐融融的生活有一种由衷的向往。
我属实羡慕这样的家庭,不止一次的跟身边的朋友提起过他们,在他们家,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朋友与朋友的关系,而在我们大多数的家庭中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父与子的关系。父母的权威凌驾于一切道理之上,父母说的话,你必须听,父母指出的路,你必须走!
当我们能和父母处成朋友关系时,我们把自己的心事说给他们听,我们把自己的秘密拿给他们看,我们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朋友,同样的,父母以朋友+至亲双重身份帮助我们化解心事,替我们保守秘密,尊重我们交朋友的权利。
这种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我一生都在追求!
十八岁之前,我们是孩子,我们是父母眼中那个乳臭未干、还未长大的孩子,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出身,也选择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十八岁之后,确定的说是当我们拥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决定我们以后生活方式以及带给子女怎样家庭氛围的权利。但前提是你得努力,去努力拥有拥抱幸福的权利,去努力达到你想拥有的生活水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