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作为学校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一所学校的德育,决不能只依靠班主任、年级组长,而应该依靠全体教师。育人应该是全面的,不但有智育、体育、美育,更有德育,而且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
我们首先应明确:育人应该是全程的教育活动。学校的德育决不能只依靠几次有意义的学生活动来实现,而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来落实。课堂教学不但是落实“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主渠道,也应该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渠道。
由此可见,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无疑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责任。后“茶馆式”教学明确提出:教学的价值取向应更加明确,即提高学生的学业效能,进一步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里的教育质量,不只是学业成绩,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的引领地位更是坚定不移。
那么,后“茶馆式”教学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的呢?
一、学科教学有待激活的德育资源
要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首先应该明确在日常的教学中究竟有哪些可供开发、利用的德育资源。虽然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但这种德育资源一般都来源于三个方面。
1
学科本身蕴涵的德育资源
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德育资源似乎是显而易见的,那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是否也有德育资源呢?答案无疑是有的,但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去挖掘。
例如七年级数学中有“实数的概念”一节,数学教师通过一个故事引入无理数,从而了解无理数的发现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胜利,是人类对数认识上的飞跃:“从古埃及到古代中国的数学,都认为任何一个量总可以用有理数来表示。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古希腊也是如此。
但是,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Hippasus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长度单位去量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得出对角线的长度不能用有理数表示。非常可惜的是,当时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了维护其权威,不容Hippasus辩解、说理,就把他扔到大海淹死了。”
故事虽简单,却使七年级学生感到震撼,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无理数的兴趣,更是一个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德育资源。
相比理科,文科的德育资源更为丰富,但是如果仅仅流于表面,那就不能掌握德育资源的真正内涵,自然就更说不上“激活”。
如,初中语文学科中的《你是我的辞典》(一篇法语翻译文章),对文章的一般理解是两条线,父亲是女儿的“辞典”,女儿也是父亲的“字典”。教师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了问题:“字典”“词典”“辞典”的意思一样吗?
外语教师的回答是:在英语和法语中三者并没有区别。那么,为什么译者把它们区别开来呢?显然,译者已经深入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把女儿对父亲译成字典,而父亲对女儿译成辞典。
所以,主线为父亲是女儿的辞典,是人生前进中的辞典,是做人的辞典。可以这样认为,语文学科,每篇文章都有道理,只有当教师的深度挖掘,才能体会德育资源的本意。
目前,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一起研究出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两纲教育”的资料,值得教师们好好学习。
2
教学中生成性的德育资源
这是某校初一的一堂课,主题是《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课上教师问到:“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坐在最后排的一个男生把手举得很高,甚至站了起来。教师请他回答,这位男生答道:“其实小白兔的眼睛不是红的,小白兔的眼睛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红色,实际上是流动在小白兔体内的血液……”教师点点头示意让他坐下。
下课了,一旁听课的教师与这位学生闲聊:“你真了不起,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小白兔的眼睛是红的。”这时一旁其他学生马上插嘴:“他是我们班的留级生!”这时,听课教师感到震动,除了再次表扬这位学生之外,又走进办公室,问那位上课的教师:“刚才那个回答出小白兔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学生过去表现怎样?”这位教师冷漠地说:“留级生,班里就数他最差。”
这时,听课教师再次受到了震动,还有些愤怒:“既然你知道他的过去,那么今天他有这么精彩的回答,你为什么没有一句表扬呢?”
看来,我们的一些教师至今缺乏这样的意识:学科中的德育资源,不但来源于学科本身,有时还会来源于教师预设之外,突然发生的事件,它们是学科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德育资源,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有捕捉的意识。
3
教师的情感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玉良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建校60周年的会上说:“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不但阐明了学习首先是学习做人,而且道出了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是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不管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我校的语文组内有好几位教师每学期布置给学生的作文篇数不多,但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常常比学生写的作文字数还要多。因为这不仅仅是作文的指导,还是师生情感的交流。个别写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还要求学生就这个题目重写,重写的学生个个都愿意,因为他们感到这不是对他们的惩罚,而是真正的帮助和辅导。他们看到教师每一次的批改依然这么认真,有些甚至是一次次面批,令他们信服和感动。
二、如何激活学科教学蕴涵的德育资源
在一堂初三的数学课上,由于学生小A数学测验成绩不及格,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课后,这位数学教师还向小A的班主任告状:“小A至今没有努力学习,全班就她一个不及格,怎么参加中考?”告状时,一旁的历史教师听到了,但是并不吱声,接下来就去上这个班的历史课了。
课上,历史教师提问并请小A回答,小A回答全面、正确、流畅。历史教师说:“你能把主要的思路和答案在黑板上写一下吗?”这位学生认真地在黑板上写了。
三年之后,小A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第一支粉笔》。描写的就是这堂历史课:我已经意识到历史教师是有意识地让我回答问题,因为我数学差,文科不差,历史更好。我更是意识到历史教师是有意识要我在黑板上写字,因为我的字写得很漂亮。当时,我是一边在写,一边在流泪。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而是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但是进入中等师范学校之后,我还是努力学习,三年之后有部分学生转入大专,我也是转入大专之列的一员。
这位历史教师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却让这位学生深受感动,影响的也是这位学生的一生。
以上是一个激活教学中生成性德育资源的典型案例。它告诉我们怎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激活。然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遇到更多的不是生成性的德育资源,而是学科本身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如何激活学科本身蕴涵德育资源的问题时常放在教师的面前,特别是语文、历史等学科。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往往并没有被激活。
现象之一:在某些学科(数、理、化等)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科德育的意识淡薄,只是在上公开课时,特别在上要突出学科德育的公开课时,才想到自己还有学科德育的要求,自然更谈不上如何主动激活。
现象之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很多。虽然所列的栏目不同,各栏目的所占权重不同,但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的要求总是有的。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评价要求,公开课上某些教师在落实学科德育的讲解时,常常把目光聚焦在听课的教师身上,明确地告诉他们:“我在进行学科德育了,这一栏的分数你们不要忘记。”他们的学科德育不是落实在学生身上,而是落实在听课教师身上。
现象之三:有的教师在激活德育时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讲解上,只是把自己的深刻理解讲给学生听。但问题是,你的讲解是否得到了学生的共鸣?得到学生的认同,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从而指导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我们所期望的激活。更可悲的是,有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已经在揣摩教师了,教师希望我怎么回答,我就尽可能地怎么回答,这往往不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自然也不是出自他们内心的认同。
现象之四:这个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可能不会产生,只是在公开教学中发生,如把学科教学上成了教师期望的德育课,目的只是突出了德育。其实,在几百节的学科教学中有一两节课突出了德育,真正让学生有体验、有感悟、思想上有升华,可能还是值得的。但问题是,这样的课只是增加了德育的内容,从头到尾仍是教师的说教,学科本身的德育资源并没有被激活。
这里,暂且不讨论某些教师头脑里的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我们重点议论现象三和现象四。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学生,他们进课堂来学习时,头脑里都不可能是“空”的,每个学生都有他们已有的知识、技能,有他们的过程、方法,也有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果是“空”的话,我们的教学就太简单了,只要把桶里的“水”倒到学生一个个的“杯子”里去就可以了。学生头脑里原有的知识、经历有可能帮助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有可能他们原有的知识与要学习的知识是相悖的。
同样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上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何为灌输?何为启发?灌输,就是不管你脑子想什么,我告诉你的是正确的就可以了。启发,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尽可能地把更多学生的认识、情感、价值观给予暴露,给予碰撞,再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对知识掌握是如此,对学科德育内涵的激活也是如此。
三、后“茶馆式”教学激活了德育内涵
关于后“茶馆式”教学,概括地说就是:一个核心,议为核心;两个特征(或称两个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特性是由不断干预而形成的),一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二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发现和解决”。
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方式,转变成“书中学”与“做中学”并存。教学的方法更加灵活,只提教学三环节“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释疑”。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即提高学生的学业效能。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后“茶馆式”教学法突出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但关注“今天”,还关注“将来”。后“茶馆式”教学的推进,不但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效率,增加了学生的方法与途径,还促进了德育内涵的激活。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滕学在《学校的挑战——构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什么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就是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议”是对话的主要形式,“议”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知识的真正掌握需要对话,学科德育内涵激活也需要对话。
以下是我校在后“茶馆式”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一位三年级语文教师写的案例《教师讲的道理,学生就接受了吗》。
小学语文第六册《荒芜的花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贝尔太太美丽的大花园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游玩,他们在花园里忘乎所以地从早嬉戏到晚。受到影响的贝尔太太生气了,于是挂起了一块牌子: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可是游人还是成群地前来。于是,贝尔太太换上了新牌子,威胁大家这里有毒蛇,并且离医院遥远,游人一旦被蛇咬了将会有生命危险,这一招果然奏效,再也没人光顾大花园了。几年后,美丽的大花园真的成了毒蛇横行的荒芜之处。贝尔太太开始怀念起以前的快乐的游客们了。
执教这篇课文时,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里,来到了师生共同总结课文的环节,我问学生: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
学生们纷纷高举小手,争着回答问题。
小A说:“我知道了‘荒芜’ 的含义,就是没有生机,荒凉,杂草丛生的意思。课文中的贝尔太太由于自私,不仅让自己原本美丽的花园荒芜了,同时也让自己心灵的花园变得荒芜了。”
小B说:“我知道就像课文在结尾处说的那样,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那里种植快乐,这份快乐就会滋养自己。”
小C说:“我觉得贝尔太太这样做是自作自受,谁叫她想出写那块牌子的,吓跑了游客。现在里面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她自己也不能去了。”
学生们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甚至有些学生的回答似乎已离“教参”归纳的人生哲理(与别人分享快乐的人,将拥有更多的快乐;而自私的人,面对的是孤独和寂寞的)的说法很接近。
于是,我也顺势拿起粉笔想在黑板上写下“分享等于快乐”这几个字,作为对此文所要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诠释。
突然,学生小D站起来说: “我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游客们的确不应该毫无顾忌地跑到贝尔太太的花园里,在那里玩得忘乎所以。因为贝尔太太年纪大了,作为一个老年人她需要休息,那么吵,叫她怎么休息?”
听了小D的发言后,学生们沉默了起来。我扫视了一下大家,发现还有部分学生似乎也有话想说,有的甚至在小声讨论贝尔太太做法的对与错。此时,我感觉到这是个让学生充分暴露各自相异构想的课堂转折点。在潜意识里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的,并不是书上教什么就吸纳什么。于是,我便不由自主地问大家:“还有没有和他一样有自己想法的同学,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手一个接一个地再次举了起来。
有的学生说: “贝尔太太的花园是私人花园,游客们从早玩到晚,夜里再支个帐篷睡在花园里。这的确是不应该的,她不让人进去也是没有办法。”
但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就是因为她不想让人进去所以用毒蛇计吓退游客,结果花园变得没有生机,变得荒芜,这叫自食其果。”
紧接着,又有学生反驳说: “我不同意,不那样做,贝尔太太肯定没法好好休息,她的第一块牌子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吗?”
还有学生说: “她可以不开放花园,但是我觉得要是开放她会更加快乐。我希望她规定花园开放的时间,这样一来既保证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被打扰,又可以让喜欢她花园的人们来玩。”
就在学生你来我往的讨论声中,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 我真感到有些意犹未尽,没想到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思考,有的争论,整堂课并没有到此为止, 我决定还是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结合三年级学生读写整合的教学思路,让他们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作的题目就叫《我想对贝尔太太说 》。而此后不出我的所料,学生们交上来的作文也的确令我惊喜连连。
如果没有上过这堂课,如果没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让学生和教师展开对话和议论,很难设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会有这么多自己的看法。自然,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议论能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深刻。因为,这些观点和价值取向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认识到的。这恐怕才是我们需要的激活。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不仅包括知识,还应该包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认识,这个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包括自己个体学会的,也包括学生群体学会的,通过与他人对话中学会的。因此,要激活学科德育的内涵,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学,让学生通过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产生自己的看法、观点、概念、价值观。教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与他人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共同释疑。这样,不但使教师要讲的和要教的内容在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对话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对激活学科德育的内涵尤为重要。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今后十年的重点任务,即重点任务之道为德育,“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我们就要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创新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育人环境。
其中,《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这是一项与全体教师直接相关,是每位教师应该为此努力奋斗的教育使命。我们认为,要履行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教育使命,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后“茶馆式”教学正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