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图书馆报》的编辑袁江老师的电子邮件,看后,我感觉到很高兴,倒不仅仅是我写的这些网上职业激情这些幼稚的东西能有一个好的归处,更重要的是我当初开始写这些“图书馆日记”担心的解除——我怕这些东西仅仅是我的“闺中之物”,会没有什么价值而最后不得不消失。说实话,其实每个人在工作中也好写论文尤其是写点感性的职业文章,都是很需要得到认同的。我觉得每个人呢,也包括咱们图书馆员在内,都是既有肉体的生命又有精神的生命,这精神的生命很大一块儿就是“荣誉”和“价值”的生命。不然自说自唱那滋味儿,有时候也很不舒服的。
袁江老师的邮件是这样写的:
王梅老师,没想到您博客上有这么好的题材,写的挺好,且言之有物。“图书馆日记”的创意也好,以后我就按照“图书馆日记1”“图书馆日记2”……的顺序刊登下去了。感觉您在写博文时的状态最活泼。
我本人的感动自不必说,这是咱图书馆界唯一的专业报纸——《图书馆报》的鼓励,尤其是他最后的一句话,“感觉您在写博文时的状态最活泼”,概括和抽象的特别准确。没错儿,在写博的时候,就像是在做图书馆的工作,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员的工作实际上“寂寞如山平淡如水”,但我每当写博的时候,就是能从自己真实的图书馆职业的足迹中,感觉到“寂寞如歌平淡如诗”,我好像不是在写博,而是在刷新着和提升着图书馆职业的心灵和灵魂的感知。如果没有写图书馆职业博客的事情,那么,我现实中的图书馆工作十有八九就一如以往“寂寞如山平淡如水”,直到无声无息哦,匆匆走过了几十年,然后退休,然后对图书馆所有的舞台、灯光、布景一一谢幕,好不黯然神伤。
《于无声处听惊雷》是我《图书馆日记》系列开篇的日记,说实话,当时我就很担心,一是能不能有人看,能不能得到图书馆人的认同;二是我本人能不能坚持下来。发到博客里不久,同行好友左右留言:
支持!我们许许多多的图书馆人往往就是在忙碌中失去了自我,写日记写散文诗歌都需要进入具体的生活与工作之中,而不是卧于小屋苦苦思索。当我们也能写写画画时,我们对待生活对待世界对待人生的态度便迵然不同,因为寻回了真正的自我时也寻到了工作的意义与激情与创意,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我看到这样的回复,心底里是多么的激动!他说,“我们许许多多的图书馆人往往就是在忙碌中失去了自我”,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很多图书馆人是在寂寞与平淡中失去了自我。鲁迅有句著名的话语,“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对我们图书馆人的处境也是一个启示,我把它改成:“不在寂寞中阅读就在寂寞中不阅读”。鲁迅的话语很严肃很革命像刀子一样,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图书馆人还是温和稳重一些为好,所以我们不要“沉默中的死亡和爆发”一类的,我们只需要阅读,阅读,图书馆的阅读,我们只需要“图书馆阅读”我们这门自己的真正的图书馆学的学问,它也是我们打发寂寞和从寂寞中获得再生的精神信仰和精神资源。图书馆人拥有“寂寞”这种资源不错,不怕,只要我们开启自己的学科学问——“图书馆阅读”的职业和精神之旅,我们就会把这份寂寞的资源,变成挚爱的哲学,从而成为我们的职业快乐和幸福的重要的、必要的来源之一。
“不在寂寞中阅读就在寂寞中不阅读”,我的《图书馆日记》就要在这样的寂寞与孤独中,进行一个普通的高校图书馆员的阅读——图书馆阅读的实践。这里,我强调的是“图书馆阅读”,如果我不能抓住“图书馆阅读”的职业性那么,作为个人的我——即便也是一个图书馆员,关注的就不是与“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极为有关的一般性的看书、学习和一般阅读学之类的东西。我还是那句话:既然每一个图书馆员每天都是从自己的职业里“来有影去有踪”的走过,那就不要清水煮白菜,而是要“风风火火”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只要你低下头思考打开心胸接纳,图书馆的寂寞与孤独等等的平淡似水的东西,都会演变成你心灵和精神里的江河: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我此时在这篇《图书馆日记》里要重复以往的观点:做人要低调但做图书馆员要高调。你满足于安于寂寞与孤独这是低调,但是同时你务必以自己真诚的心灵和行动去抒写你每天的“图书馆之诗歌”!而这,就是刻骨铭心一般的高调。
全部评论
做人要低调但做图书馆员要高调。你满足于安于寂寞与孤独这是低调,但是同时你务必以自己真诚的心灵和行动去抒写你每天的“图书馆之诗歌”!
您这也是为许许多多图书馆馆员摇旗呐喊,我们的馆员不能怨天怨地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