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数这个单元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我们是这样认识万以内数的。
首先,让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身经历”数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从具体、感性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理性的认识,让概念的“形象”清晰起来,让概念的本质属性凸显出来。
数的产生历程:实物计数(石子,小木棍等)——混合计数(半实物半符号,结绳、算筹、算珠、算盘等)——文字符号(汉字、楔形文字、罗马文字等)——数学符号(阿拉伯数字,跟实物已经完全没有关系,高度抽象化)
可见,亲身经历是不能忽视的,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又十分重要。(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数小正方体……的活动经历数数的过程)同时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多种计数模型的使用,发展孩子的数感。
直尺是孩子最熟悉的朋友,它也是数轴的原型,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将直尺抽象为有趣的“数字公路”,即将“数”有规律、有方向的排列,将抽象的数在可以看得见的“数字公路”上形象、直观的表示出来,将数与位置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既有助于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又有助于理解数列的规律。
例如: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公路”让孩子们找到889、890、900的位置,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比较、细分,直观的发现:889后面为什么不是900?说明,几何直观的抽象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形成了对数的大小的表象,比较出数字与数字之间的距离的经验。
在这样的动态演示和交流中,我们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孩子们思维活动的过程,看到他们的想法。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不是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孩子,而是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从而建立一个知识模型。
凭空地从385数到400对孩子来说不难,难得是将数与数的意义有机结合。我们可以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来突破这个难点:方法一、让孩子边摆边数,真正理解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满10向百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满10就向前一位进1的原因;方法二、可以将数与数位上的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理解数的组成及意义。
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更多的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和数量建立起联系,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加强对孩子们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