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之前申请签约的时候,写的申请是“写出更多通俗而优质的文章,支持简书向三四线城市的下沉战略。”
几年过去了,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互联网发币一年,“简书们”过得好吗?》,恍然发现。简书这几年没有下沉,而是上浮到了虚空。
倘若走下沉路线,定位“全民写作”,创造出一个优质而广泛的内容社区,也是一个好的出路。像豆瓣,豆瓣这个APP,就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外界喧扰与我们无关”。
简书如今可以再次用这个slogan:“找回文字的力量。”
币改不会让所有人满意,改革也不会是温和的请客吃饭。但是否可以双轨并行,一边做币改,一边把优质的创作者留下来。
简书曾与各大APP齐名,潜力无限。如今作者们提起简书,都说“不行了”。过度的商业化,或许会把它开采成一个空壳,虚拟币像玉米地里的蝗虫一样,聒噪一阵,留下满地狼藉。
最近在玩各大平台,做了笔记。各个平台现在无一例外地都在斥巨资吸引原创作者,奖励优质内容。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金芒计划,腾讯企鹅号,UC大鱼号,百舸争流。
他们没有简书的起步,没有简书最初对优质创作者的吸引力,但他们借着几百几千个从简书走出来的作者,发扬光大。
各个平台的优质作者,最后组成的那个圈子,里面有许许多多简书流失的作者。头部的大V,成长为许多头部公众号的供稿人,也成为在各个自媒体平台揽金的中坚力量。
我们想起简书,都会说,感谢简书给我们走上写作之路的机会,感谢简书给了我们起步的资本。可简书为他人做嫁衣的脚步何时才能停止呢?
我们的用户都成了僵尸用户,咸吃萝卜淡操心。几万十几万粉的简书大V,点赞评论数不如发朋友圈。而持钻的大V则可以为所欲为。
好在我看到最近简书对于持钻大佬们水文的整治,或许是一个好的开端。
我告别简书告别了好几次了,还是没走。因为前面几次说走,都有感情用事的成分在。现在不想走了,这里是我的发源地。
我把大部分的文章又重新放出来了。俗话说人不能忘本,以后就是拿诺奖了我也要先感谢简书app给了我走上写作之路的机会。
我也把之前发的文章全部都导出保存了,一路走来,文字从幼稚肤浅,到如今变化多端,都是有迹可循的。精神的成长之地,思维的凝聚之处,还是留下来比较好。
以后还是会好好写作,同时观望简书的发展动向。祝简书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朝一日成为全民写作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