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乐迷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北京
屡遭“糊弄”,关闭心门
前阵子我突然看到一个问题:能让你产生负向感觉的行为是什么?
乍一看这个问题还有些难以回答,但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回想,猛地就想到了孩子最近跟我互动的时候,他的常用语句:“好的。”
我家孩子刚上完初二,青春期特征非常明显,从前平和的“小考拉”也开始变得敏感、急躁、没有耐心,甚至还会发怒。
在学习家庭教育前,我的暴脾气和孩子的不耐烦碰撞到一起,就像火苗遇上炸药,“砰”的一下就爆炸,我们之间会时常爆发激烈的争吵。
学习了家庭教育后,我会有意识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努力看见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行为。
当我不确定他是否处在平和状态、是否能交流前,我轻易不会提建议和要求。
孩子见我每天认真学习家庭教育,还专心写作业后,渐渐地也看到了我的改变,现在都不会轻易冲我发脾气摆臭脸了。
当时我还好奇地问过他为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我不想让妈妈不开心!”
尽管我们双方都有改变,但我发现,孩子为了让我开心,养成了一个不怎么好的习惯:无论我提什么建议或者要求,他都会不假思索地回复“好的”。
一开始,我特别欣慰,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不反驳我的话,开始平和地接受我的建议。
可随着时间流逝,我渐渐发现,他回复完“好的”之后,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中,只是当时就那么一听罢了。
有一次,我看到儿子的书桌上乱糟糟的,我适当地提醒他:“儿子,你写完作业后,其实可以整理一下书桌和书包,这样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出门。”
“不过妈妈相信你,就算我不提醒你,你也可以很好地安排这些日常的琐事。”
他不假思索,立刻就回答我:“好的。”
当我再一次踏进他房间的时候,看到的依旧是散乱的文具和书本,第二天早起时,他还是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还有一次,我见儿子刷牙的时候很随意,进卫生间洗漱没过多久就会出来,完全就是走个过场。
我忍不住提醒他:“我希望你照顾好自己的牙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牙齿是未来几十年生活品质的保障呢。”
他听了我的建议,还是会很快地说“好的”,可事后依旧在洗漱时走个过场。
慢慢地,我意识到,儿子口中的“好的”,只是为了让我开心而应付我,并没有真正地打开心门,真心跟我交流并思考我的用意。
想到这一点后,我对这句“好的”产生了负向感觉。每当听到“好的”,我都感觉他在敷衍、搪塞我。
反馈感受,有效沟通
就在前天,我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时机,来向儿子反馈我对“好的”这句话产生的负向感受。
那天我们去博物馆玩,回酒店后,他依然沉浸在喜悦中。
我见他此刻心情很好,于是抓住时机问他:“你看起来好像很开心的样子,是不是对这次的旅行安排特别满意啊?”
儿子想也没想,带着笑意说:“特别满意!之前你让我列出心愿单,我们居然一个个全部完成了!谢谢妈妈!”
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嘿嘿,那你觉得,妈妈有没有把你提出的需求和想法都听进去?”
儿子这次没有急着回答我,而是低头想了想说:“是的,我每一个愿望和请求,你都有认真对待。”
我看着他的眼睛,温柔地说:“妈妈把能做到的,都想办法落实成行动,不能做到的,也向你说明了原因,比如有的是时间安排不开,有的是由于维护而没有正常开放,对吗?”
儿子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感觉到此刻他没有产生抵抗情绪,便把话题引入到“好的”这件事。
我先是肯定了他的做法:“我有注意到,当我和你提出建议或者要求,你都能态度很好地回复‘好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顶撞和反抗,我很欣慰你的改变。”
他只是看着我,没有答话,我紧接着向他诉说了我对这件事所产生的感觉:“可当你回答完‘好的’之后,妈妈发现你没有落实下去,就有些失落,也很难过。”
说着我做了个难过的表情:“自从妈妈学习了家庭教育之后,考虑到你的情绪,妈妈现在遇事都控制着自己不在你面前唠叨你。”
“但是,当妈妈向你提某些建议或者要求时,其实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因为这些对你的成长很重要。”
“如果你一时不能接受或是难以做到,你可以直接了当地把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妈妈愿意倾听。”
“如果妈妈也觉得你说得对,那我们再一起探讨,达成共识,而不是凡事都简单回复我‘好的’之后不落实也不思考。”
“你换个角度想想,就拿这次我们的旅行来举例:如果你给了我心愿单,我拿到之后只说了句‘好的’,并没有落实下去,那这次咱们的旅行是不是就不能圆满结束啦?”
“所以下次我们再沟通时,你可以像我对你一样,用心倾听,并真心地做出行为上的调整和改变,把行动落实下去。”
“妈妈承认,希望你能更好地听进去我给你提的建议,但同时选择权和相应的责任依然是在你身上,我希望你能自信且对我保持足够的信任,自主思考,真实平和地来向我表达。”
孩子坐得端端正正,看着我的眼睛清澈又认真地说:“妈妈,你说得对,我这样是有些不好。以后我会认真倾听,自主思考,争取落实到行动上的。”
面对孩子平和的反馈和接纳的态度,我松了一口气。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我也没有很好地把握好不唠叨这个习惯,我们可以一起从点滴做起,一起努力。”
通过运用所学的觉察,接纳,反馈的方式,我和孩子对他给我的负向感觉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沟通。
我既理性地表达了我的关切和感受,孩子也将我的反馈听进去了。尽管我不能期待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但倾听是第一步,接纳是第二步。就这样,我向亲情第一的目标更迈进了一步。
当孩子口头上应了我们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要求或者建议后,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行动上时,我们会不会也产生负向情绪?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我们是一味地“说教、指责”,还是直接向孩子诉说我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呢?
能让你产生负向情绪的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编辑 / 胡丹蕾,斗斗
排版 / 胡丹蕾
图片 / Pixabay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