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作以来,有读者留言:
“你就是另一个我,我们真的很像呢。”
“江厘,谢谢你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跟我一样孤独,一样迷茫。”
“我一直在默默关注你,担心你抑郁。”
每当收到这样的留言,我的心里都会有一阵暖意。写作的我,很卑微很孤独。但至少还有一些人在告诉我:我在偷偷看你了你之后,愿意大声告诉你,我们靠得很近很近。
曾经的我,想着自己或许会写一辈子。那时的我,还爱着自己,还希望去懂别人。我想做一个温暖的陪伴者,积极而乐观。可是后来的我,似乎把每一个陌生人当成了倾诉者。因为我也习惯了对陌生人说真话,在现实中沉默不说话。所以,我对我的读者们说,我想跟你说说话。
是的,我只能跟他们说话了。一样孤独,一样迷惘。
2.
朋友圈里,有一个认识了很久的男孩子。关注他,已经一年多。看着他从籍籍无名,一步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打拼坚持,现在已经小有成就。他会发很阳光的自拍照,也会有一些搞怪的视频。窥探着他的生活,突然觉得他很可爱。喜欢他身上的积极,所以会特地去看他的朋友圈。但仅仅是喜欢他的可爱和积极,因为那样简单又纯粹。
一次偶然的机会,跟他有一些工作上的往来。只谈工作,但我喜欢他说话的语气,给人温暖的感觉,就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那是跟他外形完全不相符合的气质,但是给我的感觉很舒服。
我也喜欢那些积极温暖的灵魂,渴望靠近他们,卑微而可怜地汲取着那些散落的光。
同旧友聊天,说起虚妄困顿的生活。他却忙着说,放心,我跟你一样。或许这是高级的自嘲和温馨的安慰吧,但是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的心隔得很远。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安慰,也从来没奢望过谁给我指一条明路,但我的确不喜欢这样的灵魂。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孤独,谁都迷茫。但有人思考,有人沉沦;有人重生,也有人毁灭。
大多数人,或许只是因为那些“兼职”“大学规划”“义工活动”的文章才关注到我。那样的我,充满了生命力。或许,还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但真实的我,阴郁灰暗,迷茫困顿。颓废而丧气地活着,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我吧。
文字中的我,远比现实中更加阴郁,但也更加真实。因为在现实中,我还要尽力扮演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那样的生活很累,但无法逃脱。而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可以真的满不在乎。
3.
心底也清楚,真正伟大的作家需要广阔的胸襟,而不是拘泥于自己的悲愁,仅仅书写自己。曾经的我,心也很大,装下自己的梦想,装下这个世界的鸡毛蒜皮,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可是如今,我的心变得很小很小,小到只能装下自己的小悲愁。而我的世界是很小,很荒芜,很寡淡,几乎没有人感兴趣。
我也积极乐观过,眼中尽是笑,过着热血激昂的生活,梦想着绚烂的青春。只是如今的我,变得很丧很丧。我也不是“佛系青年”,因为他们豁达、满不在乎,但我在忧虑,无时无刻不在忧虑。我还在挣扎,因为从来没想过,在年轻的时候就妥协。
我依旧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因为没能做自己,也没能看清自己。
最近,很喜欢加缪的那句话:“开始思考,就是开始被毁灭。”有人问,为什么思考是毁灭?那是因为不思考的人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只有当你开始思考,开始怀疑,你才会愈发觉得惶恐不安。当你开始回顾过往,瞩目当下,你或许会推翻你曾经规划期盼的未来。
每一个思考的人,都是一个勇敢的怀疑者。敢于说不,敢于挣脱,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请别鄙视那个低头的“丧气青年”,他只是在思考而已。
我这么丧,欢迎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