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想到写作,总会设立以下目标:
我要写出阅读量10万+的文章;
我要写出朋友圈广为分享的文章;
我要写出让产品热销的商业文案;
我要写出知名媒体平台上的热文;
我要写出销量几十万册的畅销书;
我要通过写作实现副业月入几万;
……
这些目标有什么问题吗?丝毫没有。可以说还是我们一致认为的理想结果,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贪粉好钱”的俗人。但仔细想想,好像哪里又不太对。
上述目标是我们写作想要实现的结果,但这能是我们最初的驱动力吗?难道一个学游泳的人最初就是为了成为世界冠军才学吗?答案是否定的。
周杰伦想必大家都认识吧,最近一首新单曲《Mojito》,不仅又让QQ音乐系统崩溃、朋友圈刷屏;也让这款古巴最著名的鸡尾酒被我们所熟知;同时也使我们对古巴这个国家满怀憧憬。
一个创造了音乐新时代的人,一直占领着各大音乐平台的榜首,这是一个音乐人最理想的结果,但他最初就是为了有这样的成果才学习音乐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想还是他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吧。如果他不热爱音乐,现在大可不必再创作了,直接拍拍广告、做做代言,再创立某品牌做做生意,完全还是十分富足的生活。
同样地,我们写作、学游泳、学画画、学舞蹈等,最初的驱动力也应该是热爱,至少也应该是喜欢,然后慢慢地将其转化成自己所擅长的技能,这样才可能实现上述大家一致所说的目标。
为什么最初的驱动力应该是热爱呢?
最初我们写作,无论写作水平,还是发挥平台,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很有可能你写了几十篇文章,阅读量也只是从零到几十而已。若不热爱,我们很可能就半途而废了,因为阅读量10万+距离自己实在太遥远了,自己做这个事情又不快乐,又何苦为难自己呢?我们利用这个时间和精力去做更喜欢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一书中,将写作动机归纳为4种:
纯粹的个人主义,简单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作,专注于自我表达;
美学的热忱,可以理解为对文学中的艺术美感的追求,并因此想将之分享给他人;
历史责任感,渴望看清历史的原貌,渴望挖掘真相并忠实记录,以为后人镜鉴;
政治目的,即将文学作品作为政治的工具。
无论我们是喜欢写日记来“专注于自我表达”,还是想在各大平台发文,抑或出版书籍来“追求文学中的艺术美感,并因此想分享给他人”,我们都要有一个源动力,那就是想要去写作,这个“想”字就代表了一种热爱或者喜欢(至少是不讨厌)。
在这个绚丽、复杂、多变的都市,我们离简单和真实已经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了,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我们的心里。
对于很多原本很简单的事物,我们总喜欢赋予其很多复杂的考虑。
我们原本只是喜欢写作,但后来却偏偏去追求所谓的热文,不仅使文章写得越来越功利性,自己的心态也不断处于失落和焦虑中;我们原本只是简单喜欢某个人,但后来却考虑了很多客观条条框框,不仅使两人遗憾地错过,自己也会不断怀疑我们是否还有爱人的能力……
以我为例——
我本身爱好阅读,后来渐渐喜欢上了写作,感觉写作是将阅读内化的最好工具,同时写作也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给他人更好地呈现自己的过程。
后来看到网上很多人宣称几个月粉丝量就几千几万、阅读量多少多少、借此月入多少多少的时候,我的心态也开始变得浮躁了,于是就去网上不断搜索如何写出爆文、如何运营来快速涨粉的所谓干货,但越这样,写出的文章质量越差,越失去了“表达自我”的本意。
写作过程中想着不断去迎合流量,现实情况又是自己的文章与10万+的阅读量四舍五入还是差了10万+,然后自己的心态就逐渐焦虑了。
可是——我写作的初衷纯粹就是因为喜欢啊——最后我怎么去追逐其他一些东西了呢。
我意识到需要停止这样的状态了。现在对于某个写作灵感,我会花一周的时间来找素材、书写并不断修改,这样我的内心是平静的,能真正感受到写作带给我的那种快乐和充实感,不再像之前那样浮躁了,这才与我写作的初衷是相符合的。
如果你想写出好的文章,请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因为小孩子的条条框框最少,他们诚实、快乐、乐于学习。
这样不断写下去,可能我们会有“阅读量10万+,副业月入几万……”的成果,但你会发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和一开始就拼命追求,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我们一辈子都没有得到那些成果,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很多别样的收获,正如“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至满手污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君共勉。
- END -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