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1977年3月,舒婷陪着亦师亦友的蔡其矫老先生在鼓浪屿散步,两个人聊天到了爱情。

舒婷后来回忆道:“爱情题材不仅是其矫老师诗歌作品的瑰宝,也是他生活中的一笔重彩,对此,他襟怀坦白从不讳言。”


蔡其矫感叹,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让男人望而生畏。


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失望。


为了有礼貌又认真地反驳老先生的想法,当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出了诗歌《橡树》,次日将草稿交给蔡其矫带到北京给艾青看。

北岛那时经常去陪艾青,读到了这首诗,舒婷和北岛开始通信,北岛转达了艾青的意见,《橡树》于是改成了《致橡树》。

006.jpg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


1952年,舒婷出生于福建省石码镇。祖父依照族谱的“佩”字辈,为她起名叫“龚佩瑜”。

舒婷上幼儿园时,妈妈嫌这个名字难读,于是改名为龚舒婷。


后来《诗刊》刊登她的《致橡树》时,沿用了“舒婷”这个名字,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笔名。


她和北岛、顾城等同代人,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


舒婷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球出版,《致橡树》这首诗更被选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


下面让我们通过致橡树代表的爱情观、中国女性爱情观的变迁,以及作者人生经历这三个方面,来感受一下《致橡树》背后的精神文化力量。


01

致橡树的爱情观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致橡树》的原诗: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007.jpg

舒婷在《致橡树》这首诗中,塑造了两个最重要的形象:木棉和橡树。


其中,橡树拥有铜枝铁干般的身躯,高大英俊,坚定不移。而木棉树虽然开满红硕花朵,娇艳欲滴,但拥有着独立意识与自我精神,勇敢又深刻。


这是舒婷对于理想爱情模式的主观投射,橡树代表着舒婷心中完美的男性形象,木棉树代表着舒婷心中最认可的女性形象。


我们彼此相爱,但又互相理解,我们的根茎相握,枝叶相缠,但又各自独立。


人生中诸如寒潮、风雷、霹雳这样的危险,不会吓得我们大难临头各自分离,而雾霭、流岚、虹霓这样的美景,因为我们彼此的分享和陪伴,变得双倍美丽。


诗歌中还有四种起到对比作用的意象,用来寄托舒婷对几种“不好的爱情”的遐思。


第一种糟糕的爱情,是攀援的凌霄花。如诗中所言“借着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凌霄花本身是一种攀援藤蔓植物,虽然明艳,自己却没有“骨头”,需要借气生根,攀援它物,才能向上生长。


这里指代的是趋炎附势的爱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算常见。


谁有车子、谁有房子,谁有大把的票子,谁的社会地位高,凌霄花就和谁好。

等这棵大树的利用价值没有了,就立刻寻找下一个目标,和另一棵大树缠缠绵绵去了。


舒婷不认可蔡先生对女性的挑挑拣拣,但同时,她也不赞同利用爱情来提升自己地位的做法。

008.JPG


第二种糟糕的爱情,是痴情的鸟儿。


自然界中的鸟儿求爱,一般是对着另一只鸟儿唱歌跳舞,以博取欢心。


可惜在《致橡树》中,这只鸟儿明显是选错了对象和方式,一厢情愿地、一遍遍为绿荫重复歌唱,就算唱到沙哑,唱到啼血,橡树也是听不到看不懂的。


第三种糟糕的爱情,是不求回报的泉源。


泉源总是默默流淌,浇灌着橡树,带来清凉和慰藉。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这种奉献施舍的爱情,是没有自我的。一个人连自我都失去了,又如何能让另一个人爱上自己呢?


最后一种糟糕的爱情,是作为陪衬的险峰。


伟岸的橡树生长在险峰之上,路过的人们看了都说:“这棵橡树可真是高大威猛啊!”


橡树把险峰踩在脚下,借用着地势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人人都说橡树好,可只有在亲密关系里的险峰自己才知道,这段不平等的感情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卑微与沉默。


在见证过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不同爱情之后,舒婷才能说,她想要的爱情,是和另一半并肩而立,爱会因为独立而更加坚韧,而爱恒久存在的前提,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先放弃了自己。


舒婷对爱情的执着,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

009.jpg


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言的会意。


《致橡树》就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一改前几十年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朦胧派诗歌结合了传统古典诗词的美,变得更加含蓄内敛,但这是不是代表诗歌的内核也在向传统靠拢呢?


从语言结构上来看,《致橡树》全诗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


从精神层面上来看,《致橡树》强调爱情世界中个体精神独立的重要性,使这首诗代表了新时代的女性的心声。


02

中国女性的爱情观变迁


说到女性对爱情的心声,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回几千年前,看看古时候的女性是如何歌唱爱情的。


《藤缠树》改编于中国经典民歌《世上哪有树缠藤》。歌词选段是这样的: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这固然是一首古朴动人的情歌,但很明显,男人是树,女子是藤,女子依附于男子,是较为传统的爱情价值观。

011.jpg


另一首古诗《孔雀东南飞》里,也有类似句子: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男人是磐石,女子是蒲苇,一重一轻,一坚一柔。都代表着几千年来约定俗成的传统爱情审美。


但是舒婷不这样认为。她在自己的文集里说到:


“对事物一触即发的敏感,纯粹语言防不胜防的突袭,是我与诗最重要的亲缘。写什么?怎样写?都听从内心不可抗拒的召唤,永不背叛的唯有语言,星星点点分布在经验的土壤里,等待集结,等待惊蛰。”


舒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时代,人的本性重新被认可被尊重,男女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将会更加平等与均衡。


不同于古老的生产力低下的男耕女织时代,由于天生的身体条件的差异,导致了男人们占据了家庭乃至社会的主导地位,女人们的主要职责便是打理家务,相夫教子。


在社会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地位关系下,女性们是无法彻底反抗的,所以只有麻木地接受,默默地顺从,即使偶有质疑或些许反叛,也一定会被定为大逆不道。


所以,舒婷通过《致橡树》表达了新时代“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

后来,她又通过《神女峰》这首诗,进一步展现了对封建婚恋“正统”道德制度的批判,对被压迫的女性的深切同情。


我们来欣赏《神女峰》中最精彩的几句: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012.JPG

神女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的巫峡大江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于此地。


舒婷这首诗歌的典故,取材于战国文学家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两篇辞赋。


赋中说,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两人一夜露水姻缘后各自分离。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同游巫山,神女却爱上了风流倜傥的宋玉,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终于理性战胜情欲,表示要永远为怀王守节,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贞洁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活牌坊”。


之前的诗人学者,一般都是歌颂神女的忠贞,或者怀王与神女的爱情。但是舒婷敏锐地发现了故事中的不通之处:


怀王离开了神女,依旧后宫佳丽三千,与别人生儿育女,而神女有着千年万年的寿命,却只能永远孤单下去,直至变成一块石头。


所以舒婷才会同情同样身为女人的神女,她明白神女真正想要的,不是孤独地在悬崖上被万人瞻仰,而是伤心时,能在爱人怀抱里放声哭泣。


03

诗歌背后的舒婷


舒婷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写道:“无论时代的交响怎样卷去我的呼应,你仍然能认出我那独一无二的声音。”

005.JPG


关于如何走上文学诗歌的启迪之路,舒婷在自传性质的散文中,有过过细细的回忆:


外祖父竖起一根指头,引诱我学一首美丽的“儿歌”:清明时节雨纷纷。

他念了两遍就进里屋去取香烟,出来时见我一只脚在门槛上跳出,口中念念有词: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外祖父惊异之至,立即决定让我随外祖母到街道扫盲班去启蒙。

每逢婶婶婆婆们考试,我总要搬张凳子,站在大圆桌边提示,同时响亮地嚷着;“别慌,姥姥,我来救救你!”


老师置之一笑,她大概不相信,外祖母的场场考试满分和一个四岁顽童有什么关系。   


小学三年级起我开始阅读课外书。舅舅、姨姨们都喜欢看书,书的来源五花八门,无论他们对我如何戒严,我对各个房间的偷袭总能成功。

上初中时,我的借书卡上已全是长长的外国名字。


班上有人质问我:为什么净看外国书?我回答:中国的书已看完了。


我的作文成绩一向很好。五年级时第一篇作文被当作范文评讲,黑板上抄满了“异想天开”、“树影斑驳”等我搜罗来的十几个形容词。老师很起劲,我也很开心。

可怜后来我却要花相当大的气力去纠正滥用词藻的坏习气。


初一作文比赛我得了一等奖。写一首半文半白的五言短诗,发在校刊上,还因此着实得意了几天。

004.JPG


我的学历只有初中两年,这点点可怜的文化程度却是我的重要基础,使我对语言的兴趣和训练自觉化。

包括后来在农村时,每天学五个生字,帮助我在表述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我认为:倾心于语言艺术的人,对语言本身缺乏通灵和把握是致命的。


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来。只有书籍安抚我。

一九六九年我与我的同代人一起,将英语课本和普希金诗抄,连同我上大学的梦,打进我的背包,开始三年的下乡生活。


为了纪念那些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故事,我拿起了笔,每天都写日记、抄诗。


一九七三年我到建筑公司去做临时工,当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

我高兴的是,再没有人因为我的眼镜和挎包里的书而轻视我。

使我能安静地利用午休那一个小时,躺在臭烘烘的工棚里,背垫几张潮湿的水泥袋,枕在砖头上看书。   


我从来认为我是普通劳动人民中间的一员,我的忧伤和欢乐,都是来自这块汗水和眼泪浸透的土地。纵然我是一支芦苇,我也是属于祖国。   


我只是偶尔写诗,或附在信笺后,或写在随便一张纸头上,给我的有共同兴趣和欣赏习惯的朋友看。


通往心灵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诗;一个具有正义感又富于同情心的人,总能找到他走向世界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诗;一切希望和绝望,一切辛酸和微笑,一切,都可能是诗,又不仅仅是诗。

003.jpg  


一九七五年,由于几首流传辗转的诗,我认识了本省一位老诗人,我和他的友谊一直保持到今天。

首先是他对艺术真诚而不倦的追求,其次是他对生活执著而不变的童心,使我尊敬和信任,哪怕遭到多少人的冷眼。


通过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诗,早年那种渴望有所贡献,对真理隐隐约约的追求,对人生模模糊糊的关切,突然有了清晰的出路。


我本能地意识到,为人流泪是不够的,还得伸出手去。“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鼓舞、扶持旁人,同时自己也获得支点和重心。   


我的体质从小纤弱,所做过的工作却都相当累人,以致我痛苦地感觉到有时我竟憎恨起美丽温柔的鹭江水,因为它隔绝我,使我比别人要多花半个小时去赶渡船。


上大夜班时,我记得星星苍白无力,仿佛失眠的眼睛街灯刺球似地转动在晨雾里。

不少人以为我养尊处优,对我说:“正是鼓浪屿的花朝月夕,才熏陶出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我回答他:“不知有花朝月夕,只因年来风雨见多。”


每逢周末晚上,我赶忙换下工作服,拧着湿漉漉的头发,和我的朋友们到海边去,拣一块退潮后的礁石坐下来。狂欢的风、迷乱的灯光,我们以为自己也能飞翔。

然而幻想不能代替生活,既然我们不能完全忘却它,我们只有把握它或者拥有它。


托尔斯泰说:“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无可争辩地解决问题,而在于通过无数的永不穷竭的.一切生活现象使人热爱生活。”


而我只是一名诗人,为人写诗的人而已。

001.jpg


好了,《致橡树》这本书的内容就为你讲到这里,我们再一起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谈到了《致橡树》的文学之美。看到了舒婷笔下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也看到了另外几种不好的爱情,分别是趋炎附势、一厢情愿、不求回报和失去自我。


其次,我们认识了朦胧诗派的风格特点,从中见证了中国女性的爱情观变迁:由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也看到了舒婷对封建“正统”道德的批判,对被压迫女性的由衷同情。


最后,我们通过舒婷本人对生活经历的回忆,窥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过程,也看到了她对自由、爱与美好的向往。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德明说,《致橡树》是舒婷代表朦胧诗里温柔的一面,代表爱与美。


让我们用舒婷的另一首诗歌代表作《礁石与灯》,来作为今天解读的结尾吧。


站在我的肩上,亲爱的——   

你要勇敢些   

黑色的墙耸动着逼近,   

发出渴血的,阴沉沉的威胁,   

浪花举起尖利的小爪子,   

千百次把我的伤口撕裂。   

痛苦浸透我的沉默,   

沉默铸成了铁   

假如我的胸口,不能   

为你抵挡所有打击,   

亲爱的,你要勇敢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