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年末了,回顾这一年,是否发现自己除了又年长了一岁,似乎毫无建树和精进呢?工作的考评中规中矩,一直想学的新技能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开始,想看的书买回了好久却没有开封。生活貌似千篇一律,每天路上通勤3小时,工作紧凑,于是早出晚归成了常态,刨除睡眠的必须时间,一天仅有的空闲又大都用来陪伴孩子和伴侣,日复一日,似乎永远没有一大块自己的时间来学习和看书,我们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淡忘了自己的梦想,磨平了棱角,试图反抗却平填无力,习惯了并慢慢的平庸下来。如果这些描述能够引起你的共鸣,请相信我你并不孤独,你只是被稀缺的心态俘虏了。
本人是一名程序员,带两个组,工作的日常很紧凑。今年8月份有了自己的小情人,并且搬到了距离上班地点50多公里的郊区,单程交通需要一个半小时。一开始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时间不够用了,貌似除了通勤工作看娃,再也没有余闲来做自己的事情。挣扎郁闷,尝试各种调整,直到最近看了《稀缺-贫穷和忙碌如何使人变傻》这本书,找到了好多共鸣,其实时间不够用只是表象,问题的根源是稀缺的心态在作祟。
什么是稀缺
《稀缺》一书中有如下个重要的概念: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它更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稀缺心态。
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是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权衡式思维,它是由稀缺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余闲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关于上述的概念书中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用装箱子来类比。试想,你要出去旅行一个星期,正在收拾行李,如果你的箱子非常小,可能装好三套换洗的衣服就不剩太多空间了,但是你发现还有一些必须品没装,于是你就要开始权衡是否要少带些东西,衣服是不是只带两套,本想带的雨天装备也不能带了。当你专注于把东西塞进箱子的时候,空间利用率会最大化(书中叫专注红利),但也会忽略一些对未来天气及其他方面的考虑,万一在旅行中衣服脏了没法洗,那就要“忍耐”啦,书中把种现象解释为管窥负担(管窥,专注于某一事务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务,也叫隧道视野。管窥负担,因没有对管窥心态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心智负担与不利影响)。而试想你有个大些的箱子,那是不是就轻松许多,随便摆放就可以放进自己所需的东西,即使浪费些空间也无所谓。这就是余闲,它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余闲就是那把打开稀缺枷锁的钥匙。
稀缺带来的影响
看到这,你也许会想,稀缺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那些影响呢?书中这样解释,稀缺心态会让贫穷的人一直贫穷,忙碌的人一直忙碌。对照着我们的生活就是你想学的技能一直没学,想看的书一直没看。书中有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
印度金奈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场每天都热闹非凡,路边有很多小贩摆摊,小贩们一般会在清晨购买价值1000卢比的20美元的货物,当天卖完之后,收入1100卢比,利润2美元多点。每日利息5%,算下来一半的收入支付利息。但如果每天省下5卢比,200天后就可以不借贷了,但实际上只要50天就可以,因为复利的作用(复利,世界第八大奇迹)。研究人员发现,没有一个小贩做到这点,甚至有小贩日复一日这样长达9年之久。一方面是受制于环境无法存钱,但本质更在于他们的带宽被稀缺心态俘获,试想每天进多少货,卖不完怎么办,生活琐事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带宽,哪里还会想到跳出囚牢的枷锁是连续50天省5卢比呢?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余闲,这里的余闲不只是金钱上的,研究人员尝试过一次一个小贩1000卢比帮助他获得金钱上的余闲,但跟踪研究下来,当时间足够长,小贩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因为生活总有些意外,产生意料外的支出,小贩因为稀缺心态,会做出短视的决定和向未来借用的决定,即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和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进而加剧稀缺的状态。
试想我们的生活是否也如这个小贩一样呢?也许我们只需每天抽出半小时来学习新的知识,50天后就是一个新的自己。但是很多人依然说自己半小时的功夫都没有?或者即使每天有半小时的空闲又去做别的事情了?或者突然闲下来却不知道做什么了,反而把时间浪费了?
关于挣脱稀缺枷锁的思考
读完《稀缺》我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由于稀缺心态和带宽负担,人们会短视,不够耐心,而追求快速见效的方案,也就是现实偏见(现时偏见 我们会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的估计即刻的利益)。
2. 余闲可以避免稀缺心态,但是在资源充裕的阶段,我们会浪费时间与金钱。我们太过松懈了,且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
没余闲,我们会被稀缺心态俘虏。有余闲,我们又因为松懈而浪费掉了。看似无解的情形,其实就是稀缺陷阱。书中这样解释,稀缺陷阱就是某人的行为有助于稀缺形成的一种情况,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典型的表现之一是杂耍状态,即持续的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的任务中。
那么如何摆脱稀缺的陷阱呢,通过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我摘录出以下三段话:
从当下脱离出来向前看,你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和一定的认知资源。
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但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进行。
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的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的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书中在后三章有给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出的个人具体指导原则是:
1. 资源充裕时,设置渐进式阶段性检查点,保持警醒。
2. 资源稀缺时,努力节省带宽开销。比如说,工作中不揽活多委派但是要耐心,生活中强制储蓄,预留出固定的时间学习等,且任何突发事情都不得占用这些节省出来的带宽。
3. 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视野,以更高的眼光审视自己,避免掉入稀缺陷阱。多读好书,多接触比自己优秀的人就是很实用的办法。
另外,关于资源,其实注意力的重要性要远大于时间,所以其纠结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不如关注自己的注意力分配。
关于现状的诸多不如意之处,其实根源于过往的积累,与其抱怨当下,不如正视当下,在过往中找原因,生活中努力节省带宽,用于提高自己,把成长的复利马达运转起来,逃离庸碌才有足够的动力。
关于这两点,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得到专栏上有很深刻的解释。
一句话总结全文思想,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节省带宽创造余闲,保持警醒合理利用余闲,通过不断地自我成长杜绝庸碌。
如果有感兴趣的读者,想看《稀缺》的电子版,看看豆上可以下,我能说的就这么多啦。最后,附上书中一句我最喜欢的引言,
随着知识之岛的开拓,无知的海岸线也将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