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王诚
图片 | 陈帆
略带寒气的黄昏,夕阳跌进暗灰泛白的云层里,只留下一块兀自伫立的山头。
山上亮起一两盏灯火,借着日落余韵,让我想到小说里守山人的小木屋。
又想起以前读高中时写过的一篇以灯为主题的长长的记叙文。
作文本交上去以后自以为地期待好评,不料本子发下来后看到的是语文老师醒目的评语:作文不能写得太长,要控制在高考作文字数以内。
于是暗暗发誓,等高考结束,一定要写再也不会被限制字数的长篇小说。
转眼高考结束已近十年,长篇小说没有写出来,读书时那绵延亘远的情思倒丢得所剩无几。
十几岁的少年渴望长大,总以为二三四五十岁里会有浩瀚的星河灿烂,谁料三十岁就开始怀念校服青涩里什么都不懂,却对什么都满怀希冀的年纪。
老早就想写的岁末总结终于一拖再拖,随什么也没有留下的2018永远逝去。
但仍怀念这一年,留恋走过的每一条路,每一次悦悦颜开和郁郁寡言。
得到的和留下的,都值得被温暖以待被倍加珍惜。
窗外暮色四起,长龙般的暖黄色街灯把小县城的夜点缀得几分温馨又几分空寥。
平凡如我们,年复一年的更迭里只有渐长的年龄和似是而非往年的心态。
年前家里装修房子,也算一改假期吃吃睡睡的常态,东奔西走买家具,挑选每一处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却很“生活”的细节,感慨“家”的造就真的并非易事。
这些年在这小小的一县之城里,居无定所,总觉得自己如浮萍,于万千人潮里,东摇西撞,没家没根。所以对“家”的情感尤其炽热,渴望又惧怕。
两代人的喜好观念早已大相径庭,爸爸买回来的很多东西都不被我和姐姐看好。
开始时他会为自己的眼光辩解,到后来,他一句话也不再说了,静待批评或者被嫌弃。
偶有一次,他买了印花儿的墙纸,我看见的时候,工人师傅已经开始动工贴了。
爸爸站在地上,看见我进来,一句话也没有说,我却从他的眼神里,看见一丝怯怯的闪躲,大概是怕我又说他选的不好。
我的心里突然难过,想到他这些日子的东奔西走,虽然他选的并不是我们喜欢的,但都是他花费了心血一家一家看,再一家一家对比选回家来的。
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意见相左争吵,最后装出来的房子风格凌乱,一部分是我喜欢的,另一部分是爸爸看好的,但一段时间的操劳费心总算有了结果,房子也基本有了家的样子。
夜空中不时有烟花袅袅升起,在黑暗里开出五彩的花朵,待残核跌入黑暗,于万家灯火的明灭里,存一丝念想,唯望这初春的夜,孕育早播的种子,盼一场生根发芽,郁郁葱茏。
爸爸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为没抢着的三毛钱红包惋惜慨叹,像极还没长大的孩子。
人年纪越长,因为经历和磨砺,越能知道幸福的来之不易,反倒更容易快乐。
正如周国平所说: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想起昨天在微博上看到摄影师陈帆的图片里配软文道:最美不过人间烟火。大概是那会儿的我因想着一些事情,内心脆弱而感性,所以被他那简单的几个字触动,心里泛起一波莫名的情感,潺潺黏黏,不知西东。
忘记了是在哪个网络公开课里加的他,只记得当时被他拍的《人间时节》图组美醉了。于是搜到他的微博,翻遍了他所有的作品。感慨同样是一部相机,人家怎能拍出那么唯美诗意的佳作。
因为喜欢写东西,也在朋友圈和微博里加了好些自媒体写作者,他们中有人出了书,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也有人和我一样,只一腔孤勇,坚持爱好,做芸芸写作路上平凡的追梦人。
但无论怎样,只要自己喜欢,就是最值得。
早春的夜虽依旧冰凉,但春天终究是来了。
要不了多久,雀跃的芽儿就要探出新绿;三月的杏花开在枝头,结下六月的满树金黄;白杨抽新,枝叶窸窣,和起柔柔的晚风,吹走冬夜的凛寒,轻撩路人的衣襟,宣告又一段温暖平凡的日子即将来临。
接下来的一年里,希望能多读几本好书,努力挣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祖国大好河山,身边的人是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如此,不负新一年里好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