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模仿韩寒”依然体“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自习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我们知道要每天早睡早起,我们知道要经常做体育运动,我们知道要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我们知道付出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某方面的资深人士,我们知道要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并且我们还在孜孜不倦地每天汲取源源不断的新道理,汲取到无感发吐,许多时候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我们不禁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来说有几下几点原因:
1.道理的高度概括性
我们听过的这些道理,既然能称之为道理,那它肯定是经过高度浓缩概括的话,都是一些指导方针,只是告诉我们大的方向,我们要把它具体成一句句能亲身践行的话,具体怎么做怎么来具体对待,才能发挥其作用。
举个栗子,我们都知道牛顿三大定律,就那几句话百十来个字,但是我们把这几句话弄懂搞透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时候还是不能真正应用到实处的。我们需要把它具体化,具体到在什么条件下可用,怎么用,怎么变化,具体到我们要去刷很多很多题去体会它的用法。
我们在大学里都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都知道哲学是“科学的科学”,非常高大上的东西,囊括世间的一切。但是只有哲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把它去具体化,去细分,去具体到一门门的科学,才能真正有其用武之地。
我们都会背马毛邓理论,但是只是会背也没用,国家领导们也是依据这些理论,把它们具体到条条框框中去才能建设国家。
2.道理的认知偏差性
对于同一句话,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自然最后得出来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就一句“知行合一”让王阳明的弟子们悟出了多少种不同的人生。
比你聪明的人还在努力,于是因此让有的人更加奋发图强,也让有的人自暴自弃,没人聪明又没人努力,怎么也赶不上别人。
室友问我外面冷不冷,我说不冷,但是别人穿上了外套我还穿着短袖四处溜达,所以外面到底冷不冷还是要把手伸出窗户感受一下才能知道。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样。
同样的一朵花开了,有的人看到了生命的绚烂绽放,有的人看到了时光的飞速流逝,有的人看到了爱人的满心笑意,有的人坐下来开始写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和人生,没有什么好坏高下之分,只是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便会有不同的人生。
3.道理的局限性
道理都是人总结出来的,自然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我们都知道牛顿三大定律它也是有适用条件的,难怪每次物理题题干总是那么长,要明里暗里把条件都讲到,不然题没法做啊。
古时候的道理,拿到现在不见得还管用,这是时间的局限性。日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千里之远一日即可到达,所有的山山水水都要收门票了,老的那一套很多都过时了。
天南的道理,拿到海北是多半用不了的,这是空间的局限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极北之地常年冰雪,赤道则四季如夏,在不同的地方肯定道理也是不一样的。
4.道理的践行性
说得再漂亮的话,你不落到实处还是没啥用。大道理谁都懂,可具体做出来是和理想中有偏差的。
比如玩游戏吧,我们都知道要奋力把别人弄死然后自己存活就OK了,这不是废话么,可是究竟怎么能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又干掉别人呢,要怎样针对不同的敌人用什么样的套路呢,同样的套路在不同的时候还能起相同的作用吗,能次次都把套路用出来吗?
我们都知道要早睡早起,精神好,对皮肤好,还能早起做好多事情,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晚睡晚起呢?早早睡不一定能睡着是吧,可能你睡了室友吵吵你不见得能睡着,或者是自己一直躺在床上玩手机,或者睡得早了还是迟迟不想起,或是失眠多梦盗汗什么的。
我们都知道跑步嘛,一直往前跑就行了,除了走路是最没难度的了,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是跑不动呢,跑得慢不说还三步一歇,几圈过去就累如牛了。于是天天跑步的豪言壮语一再搁浅,反倒是吃的越来越多。
呃,差不多就是这么些了,不过写到这里还没完,简单看下怎么过好这一生吧。
首先呢,要把我们听过的这些道理具体化,比如天天跑步,要怎么跑呢,几点跑,跑多久,什么姿势,跑不动了怎么办,怎么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怎么缓解自己的厌烦情绪,怎么选购衣服和跑鞋等等,然后去解决这一个个小问题,在简书和知乎上有好多这种具体问题的文章,都蛮不错的,大家可以看看,当然有帮助了是要点赞的。
然后呢,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到底是不适合自己,别只管拿过来就用,人家有的人就是天赋异禀一跑就快,分分种几十圈还不带喘气的,你别看了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虎头虎脑地去了,看看自己的实力水平,量力而行,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做啊。没啥说的,选择好了就只管放手去做就好,满天的风雨和雪花只在你的身后,而你,只需前行。
给张图片吧,希望大家都能像韩寒一样,去做自己热爱的一切,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