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寺名,“竹林寺”并非萧山独有,徐州、烟台、衡阳、五台山等地均有竹林寺。在佛典中,“青青翠竹,总是法身”,佛祖释迦摩尼有“竹林精舍”,观音菩萨有“紫竹林” , 竹与禅高度融合,故寺取“竹林”极为普遍。追溯历史,萧山竹林寺尚属悠久,始建于南齐年间(479—502),开山祖悟真禅师 择此清净一席之地 诵经宣佛 初名“古崇寺”,仅比徐州竹林寺始建(345-356年)略晚。
走入惠济桥正北面的小弄,便是竹林寺旧址,唯见数幢六层住宅楼,已无寺庙一丝踪迹。据说旧址尚有百年女贞树一株,然寻遍而不得。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竹林寺历经世道沧桑,几度毁建。至清道光年间(1821—1850),第九十二世莲尘师徒“不受人间一分布施”,以医金所积,复加修建,建至清代,殿宇巍峨,院落甚多,大小屋宇百十余间,占地八亩左右,院内翠竹夹道,古木参天,绿荫蔽日,所谓“紫竹成林色弄晚,黄杨蟠地应如春”,晨阳百鸟齐鸣,各处有名花异种,芬芳斗艳。原“文益堂”两侧天井,束西植金银二桂,南有名为“九头狮子”的大型假山一座,高、宽各二丈余。千年古寺传奇纷纭,文物颇多,名为禅院,不兴佛事,实为杏林,求诊者聚。1937年,寺院被侵华日本鬼子飞机炸毁,建国后废墟上建起了民居。1995年为配合旧城改造,竹林寺旧址最后的六百多平方的旧厢屋均被拆尽,萧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市政协议案,在竹林寺旧址建亭立碑,以作纪念。亭为六角石质,额“惠济亭”,有亭联二:“拯世竹林有良药,救民苦海凭医心”;“十世医王名扬神州,万家弱女疴消竹林”。后者为萧山老领导费黑所撰,时任杭州市政协主席。
让“竹林寺”这一名号留存至今的,乃其妇科名扬天下。古时,佛教寺院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常开设义诊,治病救人。僧医诊病多采用传统中医的诊察方法,雅而不“粗”,易为女病人接受,故开设女科也不足为奇。
竹林寺女科的兴起,颇有传奇色彩,从两个小故事中可以一窥。一则发生在后晋天福八年(943),寺僧高昙“得异授而兴医业”。据《竹林寺世乘》高昙祖师述异记篇记载,“自悟真禅师之创兴竹林,至石晋而有师(指高昙)盖未尝有医,而也未尝有寺。所谓竹林寺,不过静养一席地耳,惟时有一道者至,不知从何方来,亦不识其姓氏,与师附居者月余,师见其骨骼翩翩,言辞不凡,知其非常人,甚敬礼之,而道者亦不自安,每谓师曰 ‘君之遇我厚矣,愧无以报君何!’。一日师以他出抵暮而归,觅道者不得,盖不知其所去矣。忽见几上有蝇头细楷数十百行,阅之,乃胎产前后秘方数十种,又胎产至要辩论及诊法共百余条。师随录之,于是晓夜诵读,而医道日精,患者念之,百无一失。”高昙禅师积资筹金,在原址“古崇寺”的基础上扩建振兴寺院,更名为“资国看经院”,所以高昙禅师应为竹林寺女科僧医的创始人。
另一则故事发生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医僧静暹因医治皇后而受封为“医王”。静暹禅师殚精极思研究妇科,医术高超,极险极危之症,一经他手便化险为夷。宋理宗赵昀之谢丽清皇后病势危笃,召静暹入宫中治疗,竟一剂而愈,理宗大喜,即封为医王,追封四世,袭封五世,故有十世医王之说,并御书“惠济寺” ,又赐“晓庵”、“药室”两匾。从此,竹林寺女科名振天下,朱元璋听大脚马皇后多次提及“竹林古寺老僧某人善女科有神药”,特意派太医到去寻找药方;慈禧太后得知竹林寺的“救产益母全生丸”秘方,下旨让御医照药方配药数十服并精制为丸以作备用……。《中国医学大成》也记载“萧山竹林寺,由妇科其未已久,杭嘉湖萧始各县缙绅家奉之若神……”。全国各地到竹林寺求医者络绎不绝,深受人们的信仰和敬重,有患者在竹林寺楼宅上刻有“门前车马喧,声声疗苦难”的诗句,足见当时门庭若市之盛况。
竹林寺虽已了无踪迹,但竹林寺女科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现存的竹林寺女科医籍有一百三十种之多,其方剂大多实用有效。如“太和丸”,为妇女月经不调和各类杂症通治之方;世人熟知的“生化汤”,也源于竹林寺女科,产后调理之佳方,淘宝上销量甚旺。竹林寺女科也后继有人,已传至109代(世),并在区中医院设有专科门诊,仍在惠及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