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李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9~18岁抑郁已经占据了15%,稍不留神就会走向疾病。导致疾病的下一步就是自杀,看到这个数据说实话我心里是震惊的。少年已知愁滋味,在大人的眼里孩子的世界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殊不知人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尤其现在整体家长的压力都很大,导致给予孩子们的压力也很大,孩子们该有的童年乐趣已经成为过去式。如果家长再不懂不理解孩子,不能及时跟孩子有效沟通,那可能后果不敢设想。文中两个主人公的故事深深的给我上了一课,青少年时期本应是人生中最纯粹、最阳光的阶段,可是她们却过早经受了人生的艰难与绝望,饱受了抑郁的痛苦,这让我深感痛心。文章中讲解两个不同孩子的案例,尤其钟华,钟华在发现生病的时候选择了及时向父母求救,父母也及时的带她去看医生,求助于专业人士。和其她父母不同的是,钟华的父母选择理解孩子,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对钟华生病这件事很重视,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帮助对钟华,也是因为父母的理解和接纳救了钟华一命。在钟华的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换掉了过去的家庭氛围和模式,把刻意安排以及强求变成了顺其自然,把整个家庭氛围营造的特别融洽和谐,反而越来越好。无论孩子的成长还是在整个家庭氛围中,孩子成长了,父母也成长了,不去做强求,反而好多事情越来越顺当,越来越好。我觉得也是给予我自己上了一课,让我自己反思了我跟儿子之间的关系。我到底想要的是一个健康活波积极向上乐观的孩子,还是就想要一个学习机器人呢?如果我逼迫我的孩子,只考虑自己的需求不考虑孩子,我的孩子变成了钟华或则子华,甚至比这两个孩子的情况更加糟糕,那我还会有那么多的期望值吗?答案,是:没有。另外,对于主人公子华的学习经历,又让我另外又了另外一种启发。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个孩子他一定会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佼佼者,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一个人只有发挥和体现了自身价值以后,他才能真正的活出精彩绽放的自己。学习绝不是只是通过书本知识,其实只要愿意会有很多种方法。之所以孩子们出现懒惰不愿意动,一定是这个事情真正的没有触动他的内心,没有撬动他的自主力。因此,他表现出来的不是懒惰就是无力感。等孩子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出现问题的时候,为人父母,我们必需反思:我们是否给孩子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否对孩子要求太高,缺少了有效陪伴和沟通?孩子有情绪时,是否给予及时的关注和支持?这些都值得我们做家长的好好去反思。值得欣慰的是,故事中两位主人公都在寻找前进的动力、寻找生命的价值,给予自己成长和快乐,通过自救,摆脱抑郁的病痛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