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星期五,晴天
今天天气晴好,妻子要到龙岗镇双石边公干,要我陪同一起去。以前在龙岗任职时来家访过,又是我同事盛老师的家乡,以前多次来过,但路没有现在的好。双石边在高山上,再往北就是传说中的百丈岭,是通往昌北的古道,在龙岛公路打通之前,这里是通往昌北的交通要道。这里满山遍野的都是毛竹,还有嶙峋的怪石,环境幽雅。
办完事情已经11:00了,主人很热情,要留我们吃中饭,我们婉谢了。回到家烧了索面,一种我们本地的手工面。
昨天晚上与朋友一起谈论草鞋,我十一二岁时,跟爷爷奶奶住在晒谷坦养猪场,下雨天看爷爷打草鞋,并跟爷爷学编草鞋,那场景历历在目。现在我们村的农耕生活体验游中,有一个场景:三位耄耋老人编草鞋,一大群孩子围着他们学习编草鞋。草鞋曾是山区农民的生活用品,在艰苦的年代里,人们就地取材编织草鞋,穿着它跋山涉水,驮柴挑担。当年红军就是穿着草鞋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建立了新的根据地。草鞋的原料很简单:干燥的稻草,山上拔来的龙须草,地里种的苎麻,如果有破衣服破裤子撕成的布条,就更好了,那是做草鞋的上等原料。编草鞋的工具是:长一米左右的凳子,高低都行;草鞋耙勾;草鞋榔头;竹夹;剪刀。工序也比较简单,第一步准备原料,用龙须草搓成2米左右长的绳子,根据身高决定长短,然后将绳子的两个头捏住,在一手臂长的地方打上死结。用专用的榔头将喷过水的稻草捶软。第二步编织。最后再用榔头将做好的草鞋捶结实就大功告成了。草鞋是红军精神的见证,学做草鞋,既能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体验当年的艰苦生活,继承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现在,编草鞋、穿草鞋的人没有了,编草鞋成了对过去苦难生活的回忆。
下午去宗明叔家里,我喜欢听他讲村里的旧事,他记性好,又健谈,村里清末民初的一些事情他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