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6月,陈某,男,40岁。
主诉近半月来头昏头重,精神欠佳,伴见睡眠欠佳,大便不爽,有汗,纳食尚可。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腻,脉濡。
这个40岁的男人,全身都不对劲,头昏头重,睡觉也不好,大便也不顺畅,精神也不好,问他出汗不出汗,有汗,吃饭还行。我们从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看,很象是三仁汤证。湿阻上焦肺气,肺主气功能障碍,全身气机流通欠畅。
证属湿热困阻肺表,气机不展。治以清化湿热,宣畅气机为法。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炒杏仁12g,白蔻仁(后下) 6g,生薏苡仁18g,姜半夏9g,厚朴9g,通草3g,滑石(包煎) 18g, 竹叶6g,石菖蒲9g,蔓荆子9g,浙贝母12g。7剂水煎服。
上方服7剂,诸症明显好转,自行又服7剂,诸症全失。
菖薄、滑石、通窍,蔓荆子升阳散风,贝母化痰开郁,一共服了十四剂而愈。
这是三仁汤常见的功效。能让病人头脑昏沉,大便不爽这种全身不舒畅的感觉变得舒畅。
案2:
张某,男,48岁。
近20余天咽干、咽痛,口服西药及中成药效差。症见:咽干,咽痛,咽不利,喜清嗓,余无明显不适,纳食尚可,便调。舌质暗红,舌苔黄白腻,脉细弦缓。
这个医案是咽干,咽痛,嗓子不利索,其他都还好,舌苔是黄白腻的,这应该诊断为什么病症呢?应该怎么治疗?能不能用三仁汤?能用的理由是什么?不能用的理由是什么?能不能用半夏泻心汤?
证属湿热内滞,治以清化湿热为法。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处方:藿香12g、白蔻仁(后下) 6g、生薏苡仁15g、滑石(包煎) 18g、石菖蒲9g、黄芩12g、川木通3g、浙贝母12g、射干12g、桔梗12g。7剂水煎服。药后痊愈。
上述两案,俱为方证不典型者。陈某案从舌象、脉象可辨为湿证。头昏头重为湿阻上焦清阳,精神欠佳为湿阻肺表气机,大便不爽为肺气肃降不足,睡眠欠佳也可看作上焦气机不展所致。无明显寒湿之象,结合季节气候(6月),用方从湿热考虑。
张某案,并未见湿热弥漫三焦之象,只是从舌苔断为湿热证。尽管没有湿热困阻中焦之症,但也未见湿热困阻肺表之象。唯一见证为咽痛、咽不适,可辨为热毒之象,故选用治疗湿热毒邪之甘露消毒丹加减。
如果病人有心下痞,有时候是需要用半夏泻心汤来加减的。治疗中焦湿热,甘露消毒丹要比半夏泻心汤灵动一点。有心下痞,用半夏泻心汤来加减要比甘露消毒丹要好。所以,见到痞症,还是首先考虑半夏泻心汤,没有痞症,首先考虑鞯露消毒丹。
医生临证,所学的都是典型方证,所辨的大多是不典型方证。二者之间的桥梁,在于方证之理,在于医者之悟。我们这一系列的内容都是在说方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