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和容貌,但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家庭。我出生在地主家庭,虽然经受过阶级批斗的血雨腥风,但是祖辈们却有着不凡的见识,他们没有给后人留下金山银山却留下了一箱又一箱的精神食粮------书。
小时候别人家的小孩子都在炫耀自己手里的玩具,兜里黏牙的糖而我却扬着一本本栩栩如生,精彩绝伦的小人书向他们发起挑战。他们有糖我有小人书,相比之下也是很不逊色的。因为这一本本的小人书,从此我便和书有了不解之缘。大人们上地干活的时候,我便把这些书摊在奶奶家的大炕上,一页页翻看,虽然看不大懂里面阿庆嫂和刁德一在较着什么劲,三圣母为何被压在华山之下,长着翅膀的雷震子,踩着风火轮的哪吒为什么会飞……但书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却印在了脑海中,偶尔还会在自家粉刷的雪白的墙上挥毫泼墨进行一番创作。
后来我终于上小学了,从部队当兵回来的叔叔是个典型的“文化人”。每天穿着一件白衬衫,总是扎在腰里更让其他人羡慕的是他腕上戴了一块手表,在我的记忆中他总是在奶奶的叫喊声中起床洗漱,吃饭,上工,但是每天下班回来他总是不忘给我辅导功课,有时趁午休的时候还会给我讲《隋唐演义》,《劈山救母》,《白蛇传》……这些故事。我总是趴在他的旁边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想他偷取敬佩的眼神,期望自己也能多认些字,好好读读这些精彩的故事。随着学习的深入积累知识逐渐增多,后来完全可以读完一阵本《伊索寓言》《中国民间故事》也是在这些书里我初尝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初中,是我记忆中读书最多的阶段,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城南旧事》;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悲惨世界》这一本本厚厚的书,有时它不再是白纸黑字而是自己的一个朋友,你会为它牵肠挂肚,你会在吃饭的时候想起它,会为他睡不着觉,听不进老师讲课,所以就有了睡觉时打着手电捂在被子里看书的我,就有了课堂上因偷看课外书而被老师责罚的我。因为有了之前的阅读量在升入高中后语文成绩也明显的比其他人要好一些,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戏谑的文字游戏也会有应对的方法。最应该怀念的就是大学校园那座造型别致,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吧。在那里有着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确实,在那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性的贫苦与无奈,安娜卡列尼娜,玛格丽特、羊脂球……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思考了人生《平凡的世界》里那个敢爱敢恨的贺秀莲,不堪忍受一辈子穷困烂糟生活的孙少安,在无奈与期盼中挣扎的孙少平,他们告诉我虽然人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