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高度概括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而专业成长更是一个老师安身立命之本,在又一学年结束之际,以反思促成长尤为重要。
这一年,新角色新定位,新教材新挑战,转变心态适应中成长。
这一学年,来到一个新的单位,教师结构比例年轻化,刚毕业的研究生,初入教坛一两年的教师,占了大多数。自己好像已不再是青年教师,而成为了有经验的老教师。于是,遇到专业知识,遇到课堂设计时的困惑,遇到教材研读时遇到的问题,自己不是那个可以随意去问别人的老师,而是被问的老师,需要去解决问题的老师。角色变了,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于是转变心态,遇到问题不再等别人去解决,不再考别人拉着我成长,而是自己要快速成长。正好又是河南省开始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学年。新教材整本书阅读如何处理,群文阅读如何在平时教学中实施,大家都不知道。但是课总要上,于是就利用每一次教研,和学科带头人一起探讨交流,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在心态转变之后,自己也在摸索中成长着。
这一年,新理念新方法,空杯心态促成长。 面对新教材,新高考的新挑战,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处理不完教材内容了。所以,放下自己所有的经验,每一课上课前,借助教参认真研读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在借助“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或者名师公众号,借鉴他人的思路调整自的授课思路,解决备课中的疑惑,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开始认认真真的写教案,不为应付检查,只为上课更挥洒自如,有的放矢。关于大单元备课,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除了听专家的讲座,看知网上名家的论文,听一线教师的课堂实录,自己也进行了尝试。考试之后的评卷,不再是盲目的一评到底,而是借助于阅卷平台提供的系统数据,根据每一道题的正答率,平均分提前确定哪些题不用讲,哪些题重点讲,哪些题需要反复训练;分析成绩时,平行班之间的各项数据一对比,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也就清楚了。
当然,在教学工作中,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一: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还不够精准。每一位学生试卷中哪些题型容易丢分,丢分的原因,还不够了解。每次考试后的试卷分析,还没有做到人人分析。二:课堂上,还是更重视自己的教学环节如果落实,知识点如何讲的更透彻,对学生的课堂状态疏于管理。教学是“三分教,七分管”,自己以后要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状态,即使提醒走神的学生。三:文本解读能力不强,专业成长太慢。这一年读了《备课到底备什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两本书,越读越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自己的专业能力亟待提升,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自己更应该虚心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