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号是梁家酒馆的号子,那些年,梁家新兴的号子在十字街上是非常扎眼的,毫不夸张的说,河西县的人一半以上的人喝过梁家酿的酒,另一半人的爷爷或者爷爷的爷爷必定也喝过。
我看过梁家的族谱,梁家人祖居陕西扶风,明代洪武年间赴云南戍边,后辗转流落到河北枣强,明朝末年,为了躲避明末乱世的兵祸,河西梁家的先祖梁兴初,携着妻子,从河北枣强出发,用一根扁担挑着水桶,一头放一个孩子,一路乞讨,一步步挨到了河西县。
大概是因为河西这个地方偏安鲁东北,少受兵乱,加上民风淳朴,或者是他看中了有淮水河绕县城而过,气候温润,城外又有太史泉,出好水,最适合酿酒,所以在河西县城东的五里的厚里埠上安了家。
为了糊口,梁家人开始酿酒来卖,每天早上,梁兴初用木桶盛了酒赶在天亮开城门时进城到十字街上叫买,到了傍晌天,两桶酒卖完了,一家人一天的吃食也就勉强有了着落。
梁兴初的两个儿子,大的叫不换,小的叫不易。
那天是河西县城的官集,十五岁的梁不换跟着爹进城卖酒。
爷俩挑着酒赶到十字街的时候,天才刚麻麻亮,太阳还没出来,梁家父子拣了个位置把盛酒的桶搁下,抄起袖子蹲在城隍庙墙下避风。
再过不多时候,不等日头升起来,集市上就应该开始上人了,沉寂了好几天的十字街也会热闹起来,卖铁器的,卖瓦罐的,卖牲口的,各种叫卖声伴着各种吆喝声,还有卖瓦缸的敲击声。
进了冬天,十字街上最大饭庄茂合斋的老板会在官集这天对穷人舍三合粥,茂合斋的三合粥是高粱、糯米还有豇豆掺在一起熬的,稠稠的,热乎乎的。
梁兴初咽了口唾沫。
河西县的知县吴亭秀派人找到梁兴初的时候,他正抄着手在城隍庙的墙角下回味茂合斋高粱粥的味道。
“你就是会酿酒的梁兴初师傅?”
梁兴初紧张地点着头,“官老爷找我有什么吩咐?”
“吴知县在茂合斋的刘老板那听到过您的手艺,今日知县请您呢。您这酒我们也收了,银子照多给。”
梁兴初随着衙役战战兢兢地来到县衙,吴知县身着便服在堂上议事,有几个梁兴初认识:致仕的御史丁大庆,告老还乡的华庭知县孙锭一、庠生史可鉴,河西大户孙伯、孙仲、孙季兄弟,大善人姜堰,还有茂合斋饭庄的刘掌柜,这些都是平日里照顾他生意的主顾。
吴知县见梁兴初到了,欠了欠身,说道:“诸位,满清胡人举兵犯我大明,数城遭屠,有探马报事,恐不日将到河西,河西县城矮兵寡,应当早做打算为要。”
虽然平日里不和官面上的人打交道,进得县衙,梁兴初的两条腿不住地打颤,但想到这吴知县平素没有恶名,今日一见,又是满脸慈祥,心里的不安便放下了。
吴知县接着对梁兴初说道,茂合斋的刘掌柜说先生有酿酒的手艺,肯请先生出力,酿酒犒劳军民,十天之内我便要五十坛好酒,先生所需人手和酿酒材料都已经安排好,今日晌午便可开工。
一旁的梁不换拽了拽梁兴初的衣角:爹,咱家的酒都是十五日才成,这十天的时间能成吗?
梁兴初使劲直了直佝偻着的腰杆,一跺脚,“成!”
梁兴初的酿酒手艺是从枣强老家学来的,枣强古属冀州,冀州酒在汉代时已经已经名扬天下,董卓非冀州酒不饮,刘备的军营里专门有冀州籍酒师酿酒劳军,长坂坡一战,赵子龙七出七进,一共喝了七坛子,张翼德也是喝了两坛子冀州酒后才吼声断桥,河水倒流,吓退十万曹军的。
梁家酿酒的诀窍在压糟和煨香上,这是梁家人不外传的秘密,但是要想成好酒,从高粱挑选、晾晒,拌饭制曲,入房发酵,出房过滤,哪一道工序把握不好都会影响成酒的质量。
十天时间太紧,梁兴初众人在南空场上临时搭起十座暖棚,暖棚里架上木材,日夜烘烤,暖棚里不时喷洒水,以满足酒曲的发酵,入夜,站在城墙上下望,县城中心,烈焰跳跃,水汽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