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从后视镜角度,很容易判断,什么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当时的情境,作出当时的选择,并非没有原因,也不会有错。
另一方面,那些当时思考、觉得、情绪,还有一些小确幸,不记录,很容易湮没在平房而又忙碌的日常中。
所以,我尽可能抽出时间,每周总结一二,并且记录下来。一方面督促自己思考、执行,另一方面,从总结回顾中,知晓当时的决策,以及,可能获取的经验、教训。
1. 杂事及感悟
(1)大宝在卫生间洗澡,不知怎地想到玩她的美工刀,然后,把大腿滑了一道口子。
我真是又气又心疼。这么大孩子了,怎么一点危险及防护意识都没有,这种尖锐的东西有什么好玩的,然后,玩也罢,也不知道小心一点。
大晚上的,跑医院急诊,缝了三针,还要停体育活动2周。
然后,转念一想,就是有这么一些人,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所以,我是不是该庆幸,这只是个小伤,这种体验,让娃以后对于这一类尖锐物品的防范心理和应对会更成熟?
(2)还是很忙,也高估自己能力,所以,连续的两次讲课,都不够时间好好准备课件,内容并不出彩,感觉很对不起付出时间过来听课的人们。
还是原来的决定,既然自己不是那种能够随性发挥的人,做很多事都需要精心准备才会更好,并且,很在乎结果和表现,那么,还是继续做减法,按照需要准备的最大时间(我发现这时间其实大部分不是用来准备,而是用来休息,让我在需要准备的时间里能够以最好的精力作出成绩)来规划所做的事情。
另外,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做与目标最相关的事。
2.投资
洋河又进入击球区,161左右买了5%。
想到一件事,虽然老唐说不要考虑成本,只考虑将手头的现金买入当前看起来潜在获利最大化的产品。但是,老唐采用阶梯买入法,其实也是为了使持有成本在安全的范围,所以,我虽然买入价格偏高一点,但是在部分获利后卖出,降低剩余产品的成本,是不是也相当于使持有成本在预定范围?
老唐之所以不这么做,是因为一方面他觉得价格不可预测,另一方面花太多时间获利太少不划算。
不过,如果只是小范围试验,也不额外花那么多时间,是不是,也可以试一下?
3.阅读
本周阅读:《孩子:挑战》。
这是一本育儿书,讲的是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了寻求家长的关注,为了自己的诉求未被满足,而家长未察觉因而做了错误的应对,从而使矛盾更为激化。后面部分讲了如何处理。
我利用碎片时间,一点一点看,至今只看了半本。有时候自己有模糊的感知是一回事,但是有人把这现象单独拎出来做了文字表述是另一回事,最好的是不单是做了表述,并且还提供了意见。所以目前为止,这还是一本值得读完的书。
倒是大宝,因为好奇,拿过去看了,然后,一口气看完了,现在,时不时会评论一下我对待小宝的方式。
4.运动及亲子
作为一个宅人,为了强迫自己运动,定下的目标是平均每天手机上记录的步数5000(本来最好能达到8000,考虑到这个目标实现有点难,以及,手机并没有时刻携带,手机的5000约等于实际6000-7000,所以,选择了这个整数)和每周一次瑜伽或者同等的运动量。
1.本周步数达标,每周一次瑜伽也完成了,当然效果很水。
2.话说最近每个周末单位都开会学习,一学就是一天,我去签到的时候,发现那些同事们确实场场必到,效果啥的不清楚,但是出勤率肯定达标了。
心想:真是勤奋+精力充沛,另外,难道她们家没有小宝宝,不需要时时保持家庭工作平衡?我真是使劲挤,才能在一周满满的安排中挤出半天时间,和娃一起逛个公园或者商场。
3.周五大宝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培训结束,我们全家去接她。大宝说想去吃烧烤,于是队友骑着电瓶车带着俩娃先走,我打路走过去。很近,其实就是小区外围的一间很小的小店。但是因为平时周六都正常上班,所以周五晚上照常吃饭休息睡觉,没有任何周末的感觉。一旦行为方式变了,心情立刻跟着改变,我什么都不想,慢慢去跟队友两娃会和的时候,觉得有种放松的感觉,好像第二天就是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