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了澳大利亚电影《最后的旅程》,五味杂陈。
暴躁、经常犯罪的父亲,除了一个儿子,一无所有。前妻在遭受暴力之后离开了,因为好朋友麦克斯一直照顾儿子楚克的原因,楚克对麦克斯有着很大的依赖。陪他玩耍,送他玩具车。可是,麦克斯是恋童癖。父亲在喝酒回来发现麦克斯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后,打死了麦克斯,带着楚克踏上了最后的旅程。
儿子软弱,敏感。第一次,强迫孩子学习游泳,把孩子强行按进水里,可是,第二次却又手把手教孩子仰泳。在看到楚克化妆之后,暴怒之下揍了孩子一顿,并勒令楚克洗掉,在看到孩子脸上的伤痕时,却又小心翼翼为孩子洗脸。利用孩子偷东西,甚至犯罪,却又关心着儿子······种种的种种,一个矛盾的父亲形象根植人心。在听到儿子对麦克斯的赞美和对自己的指责,将儿子留于盐湖上,而后又转身回来乞求儿子的原谅,这一矛盾形象达到了顶峰。
孩子甚至在父亲睡着后想杀死父亲,可是内心又恐惧着,并且对父亲有着深深的爱,毫无疑问,父亲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彼此找不到表达的路。孩子善良的天性战胜了父亲后天的暴戾,最终告诉了警察。在相拥相互表达父子之间的爱意后,支走儿子,饮弹自尽。儿子跳进湖里,用父亲教会的仰泳画面结束了电影。
我猜想导演可能是在赞颂父亲,毕竟父亲教会了儿子独自生存的技能。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父亲往往是强势的代表,自然不希望儿子软弱,而是像男人一样去战斗,面对操蛋的生活。只是,父子之间又像是天然的敌对关系,儿子并不是太想接受来自父亲的教育,尤其是明明相当糟糕的教育,矛盾的父亲形象在矛盾的父子关系中得到了养分。
电影里父亲从父亲那里学习到了生存的技能,但是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摸爬滚打,由于性格的原因只能屡屡犯罪,虽然结局相当感人,只是,我在想小楚克受到了来自父亲极大的影响,即便掌握了来自父亲教会的生存技能,但却没有接受教育的洗礼,父亲对他性格的养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呢?所幸,小楚克仍然保留了善良的本性,但是父亲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这些暴戾和阴暗会伴随他多久?不得而知,只希望在接受了社会的洗礼后,楚克仍能保留善良的本性。这或许是对父亲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