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声音类文艺公号:悠油(missyoradio),每晚9:30为您送上清唱的晚安曲和美妙的故事。
01
前些天,55岁的张学友来北京开演唱会了。我很晚才知道,剩下的四位数价格的票已经买不起了。
别误会,我并没有暴露年龄,很久很久以前,另一位天王刘德华对着当年的花痴少女、现在的大姐大妈说:“我要唱到你们的女儿也喜欢我。”不知道刘天王实现了没有,但张天王实现了。
演唱会北京最后一场,我的一个闺蜜陪妈妈去了。从她的朋友圈得知,歌神当晚送足40首歌,又唱又跳3个小时,不降Key,不减舞,仿佛一个刚出道的年轻人。当他毕竟55岁了,在唱《我醒着做梦》的高音部分时破音了。
我立即去微博上找,在一个现场视频中听到了这声“不完美”。客观地说,和歌艺无关,是过度疲倦后的力所不及。再说,LIVE听的就是真实和现场,又不是听CD,谁会介意呢?
但歌神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我唱了32年,23岁出来唱,今年55岁。想做自己想要的演唱会,所有key按照当年录音时。显然我没有做到,我知道你们不介意,但我介意。”
他还加了一句“你们或许感受不到我的沮丧。”
02
就这一句话,歌神就已经当之无愧。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港乐的黄金期也已经结束了十多年。不要说他的同龄人,他孙子辈的歌手都已经开始假唱了。
开始听张学友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老歌手了,偶尔看过他的几部电影,领略了他的搞笑和男人四十,最近两年他更火了,不过是表情包。他的存在感那么多元,歌迷跨代那么漫长,就向朱军老师在《艺术人生》夸他的那样:德艺双馨。
歌神老了,预示着我们的青春很快也到头了。他的沮丧让我不得不尽早思考“如何体面地走向衰老”。这个问题我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琢磨过,在杰克伦敦的《一块牛排》琢磨过。
无论是那个和鲨群搏斗拖着鱼骨回来的年迈的古巴渔夫,还是那个渴望一块胜利的牛排而被年轻的拳头击败的老拳手,他们如此奋力的原因并非“不服输”,而是非如此不可——我的角色如此,要配得起所必须的卓越。
另一个天王刘德华有两个荧屏形象符合这个原则:一个是死在擂台上的老拳手阿虎,另一个是须发皆白的赵子龙一个人像一支队伍,跨马冲向曹营的千军万马。
03
多年前,我看过的一部电影《曲线难题》。年迈的亚特兰大勇士队棒球球探在视力完全消退之前,踏上了最后一次物色新秀的征程。他快看不见了,但靠听击球声和超常的直觉找到了将引领球队走向辉煌的未来之星。
主演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他的《百万美元宝贝》、《老爷车》等类似,充满了其引以为傲的性格特征:宁折不弯、永不妥协,以及那至死方休的倔强。
哦,对,这部电影另外一个译名更直白达意——人生决胜球。
我想歌神也终有唱不动的一天,这一天或近或远。他将如何演唱自己最后的一曲呢?这一幕不敢想象,但我相信肯定是某种超出声乐本身的、充满张力和仪式感的方式。毕竟,认真对待生命每一个细节的人,一定有一个神奇的ending。
欢迎关注声音类文艺公号:悠油(missyoradio),每晚9:30为您送上清唱的晚安曲和美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