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有一种冲动,想要跟世界分享我某一刻的强烈情感。就像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非要飞到天上去,才能开心地飘荡。倘若被挡在一个角落里,就会一跳一跳地仿佛呜咽还不能。这是一种表达欲望的符号,不管它是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激动,还是画了一幅蹩脚的油画却洋洋自得的心情。
我有个很要好的朋友,是非常喜欢隐私的人,基本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正脸暴露在网络公众平台上,不管那是国内的微信还是国外的脸书,统统没门。但她很喜欢分享跟她的学术生涯息息相关的各类运算,基本每天都会近似于虔诚般地在朋友圈里分享上那么几个帖子。我的朋友对我的纯属个人情感的公众抒发表示不很赞同,认为那是出卖个人生活却不讨巧的事情,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个体的不成熟。
情到深处,我总是大滴大滴地嚎啕大哭,她的眼泪,却从来都干在被窝里。
有时候也会停下来,尝试着不再和这个世界分享我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是,很快就会有朋友私信我问我最近是不是过得不好,因为朋友圈里没了我“振臂高呼”的影子。现代生活里,人们的沟通多少都有些懒散了,都希望动一动指头就知道朋友们的所有事情:今天吃了什么,昨天谁生日宴了,前天谁跟谁结婚了,谁家的孩子淘气了,下周要去哪里旅游了……谁都是聚光灯下的明星,谁都没有时间私下问问你最近好吗。
你的世界暴露在人群的关注里,同时,你又不可自拔地孤独着。
对于朋友圈,我的看法是客观的,作为一种沟通渠道,它恪尽职守、不可挑剔。我所思考的是,人们在信息技术的包装里,忘了怎么人文关怀。比如点赞这种事情,收到赞的感到一种满足感,说明点赞的人还没有屏蔽你,仍旧有关注你的想法。发送点赞的人,感到一种习惯性的关注,不一定是真的喜欢,只是每次都点赞了这次好像也不能例外一般。只有很少的时候,人们会真的就点赞的东西做一个短暂的思考,并就事论事地在那内容下面涂上有个人标记的几行评论。但也有不幸的时候,比如转发的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就可能尾随着一个更加庞大的谎言。
强烈感情的抒发之后发现的骗局,往往让人加倍沮丧。多来几次,人就慢慢地静默了。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曾经描述过人类的两种灵魂:加法灵魂和减法灵魂。前者,要不断地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要让人看到自己走在街上,听到自己的意见,要与这个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搔首弄姿地各类自拍,奇装异服地招摇过市,忘记了自己的观点仍在雄心勃勃地辩论,或者暴烈地卧轨或者跳楼,这些都是为了让世人记住自己,为了向世界说:看我,看我,你倒是看看这卑微的我啊。后者,拥有减法灵魂的人觉得这世界跟自己没啥关系,希望安定度日,不被打扰。最好的状态是根本不用被谁记起,也不用去记起谁,他们总是给自己的生活和灵魂降噪,希望有一天偷偷挖个去另外一个世界的洞口然后钻进去从这个世界悄无声息地消失。昆德拉说,前一种人容易走向自我的过度膨胀,后一种人容易走向个体的消减为零。
有时,灵魂就像一个衣着华丽的乞丐,编织着一场光鲜亮丽的喜剧,讨取观众一个短暂的肯定。可是,众人就像胃口巨大的鲸鱼,一只瘦骨嶙峋的泡泡鱼再怎么膨胀,也不能成为使他们富足的原因。可是泡泡鱼还是很喜欢膨胀,因为那是它的抵御方式,鲸鱼觉得它可爱,泡泡鱼觉得那是一种本能的方式,各取所需,各尽所能。
我也在用小勺子挖着一条通往永世寂静的洞口,但在那消减归零之前,我仍旧渴望着流星一般的绚烂和焰火一般的繁华。
过尽千山看斜阳,方时煮茶理白发。
归根到底,每个人都需要苦难地燃烧,然后笑着归于灰飞烟灭。
关注作者微信订阅号:gangie_4yuanonline,或者在微信搜索“四元在线”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