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记错,我是从2014年初关注“罗辑思维”公众号的时候起,才开始知道罗振宇。
彼时差不多有三年的时间,我都会听他每天60秒的语音,然后回复关键词,看一篇他推荐的文章,有兴趣或者有空了,也会看看公号里的长文和了解他搞的众筹月饼、会来事那些活动。
我不是罗辑思维的会员,也从未在他的公号购买过任何商品。按照他之前打造知识社群的理念,我其实不合适长期保持对他的关注。
可是我就是关注了。不仅关注,还无声无息的,将其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以致逐渐养成一种习惯,认识到了终身学习的必要。
那三年,除了偶尔翻翻专业书,我学习的基本途径就是“罗辑思维”。它成了我与知识海洋唯一相对稳定的联系。说起来有些惭愧,不过事实就是那样。
后来罗振宇推出“得到”APP,又分手了Papi酱,表示不关心投资、只做擅长的事。他以异常坚定的姿态,一身扎进了知识服务领域。我则一如既往地追随,情到深处时,也乐意付费。
当然,即使付费也是值得的。从知识新闻、每天听本书、大咖专栏,到家庭背景声、李翔知识内参、精品课,再加上跨年演讲、知识发布会和得到例会直播,“得到”总能够让我满满得到……
我认为,剧情如若这样发展,结局也会不错。何况紧跟罗振宇的步伐,更多的知识付费平台和产品走向了前台。从此可以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知识前所未有的方便获得,生活前所未有的容易充实。
只是就像很多人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关于系统性与碎片化学习,关于知识该不该付费,关于知识付费有没有用,凡此种种的争议从来没有间断。
最近就有一篇100000+的爆文,在朋友圈流传开来。矛头指向罗振宇,直言罗振宇是个骗子,编织了“罗氏骗局”,伙同当前大部分知识付费,一起招摇撞骗。
我有些不解,于是循着那篇爆文,找到了作者说罗振宇是骗子的四个理由,下面就来领教一下,到底如何揭开罗振宇的“骗局”。
No.1 知识焦虑
现代人对知识有一种焦虑,这本无可厚非。毕竟要供房、买车、娶媳妇,要与人争先、不被看扁、不被社会所淘汰。压力那么大,而又听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一根救命稻草,当然不能放过。
所以就有了爆文作者的朋友刘刚,有了在“刘刚们”焦虑头痛时用手一挥“跟我来”的罗振宇。表面上,看似罗振宇捡了便宜还大义凛然像个救世主,实际呢,他就是捡了便宜,除了罗辑思维和得到,今年1月份他还为此出过一本书《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至于罗振宇是不是救世主,关键要看“刘刚们”自己怎么接受怎么消化。不能因为人家占了便宜就说人家是骗子。罗振宇要讲情怀,但同时也要讲生意,不然有了需求谁来满足,没了付费谁来服务。这都是自然发生,也同样无可厚非。
倒是“刘刚们”需要反省,如得了躁郁症那般狂热地求知究竟为什么?要知道,知识可不是门面装潢,用来掩盖虚荣,不是制造“我在努力”的幻觉,用来慰藉心灵,也不是无所不能,用来实现功利。
我固然承认存在焦虑,为了缓解这份焦虑而学习求知,本身很上进是好事。但是,我们不能一味求知,不讲方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千二百多年前,庄子就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翻译成人话,就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很危险的。
No.2 二道贩子
爆文里讲,罗振宇是个二道贩子,“因为不是自己生产,所以很多东西都不严谨甚至还很凌乱。对于绝大多数人,听再多罗胖子都不可能成功,因为都是二道贩子的产品,听着很高大上,但是都不够系统,且失真。”
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商业还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生活嘛,至少他没有去过超市、进过商场,甚至连街角的便利店也未曾光顾。君不知,超市、商场、便利店做的都是二道贩子生意,有几家因为不是自己生产就不以质求存并且把商品陈列的整整齐齐。
罗振宇是说了要做知识的搬运工,这个话骗了大家。为揭开这个“骗局”,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得到出品的《每天听本书》。
根据得到品控、听书VIP权益所宣传的,《每天听本书》中的每一本书都由专业团队经过5道工序和平均203小时的打磨和把关。并且,为方便用户选择与听书,他们还精选了主题书单。其良苦用心,很难说只是简单的知识搬运。
因此,罗振宇根本不是知识搬运工。很多人小瞧了他,在“战略上”轻视了他,才被他骗了。以后再遇到他推出新品,千万得多留心眼,一定要记得去伪存真,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No.3 药不对症
这是最难识别的“骗局”,因为有太多人不能真正了解自己。
我们小时候听过猴子掰玉米的故事,长大后又经历每年“双11”的考验。按理说我们应该了解自己,清楚自己要什么。很可惜,我们依旧不自觉会沦为“剁手党”和“选择恐惧症患者”。
我说的是个普遍现象,其中包括知识付费。不乏许多优秀者向我们提供许多优秀的产品。但当我们面对这一切时,怎么了解自己的需要,知道怎么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为只要是付费的,就是好的,三分钟热血喷涌,胡乱一通买下,这也要学那也要学,结果有的束之高阁,有的知道了些名词概念,觉得什么也没学到,便振振有词的喊“它传授的知识‘药不对症’啊,‘君之蜜糖,乃吾之砒霜’啊。”
“刘刚们”永远也想不到,所谓别人的骗局,不过是自己设下的困局。
No.4 未经思考
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爆文作者用这话解答了“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知识付费’的知识后依然没有长进”。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
然则有一点仍需说明,知识的长进如同人的发育,每一天的变化不会显而易见,如果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就势必陷入其泥沼,终有错判“知识无用”而半途放弃的时刻。
润米咨询的创始人刘润,当被问及对那篇爆文的看法时回答,写那篇文章的人,放在20年前,会写《读书无用!卖做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放在10年前,会写《MBA无用,读完总裁班后,公司终于倒闭了!》。
我仔细想了想,还真有可能爆文作者会写出那样的文章,也真有可能他已经深陷泥沼、准备放弃了。
如果不幸言中,我又十分惋惜,好歹他懂得“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那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要揭开罗振宇的“骗局”,离了它,只能惘然。
“没人能代替你去努力,即使你花钱了。也没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钱了。”爆文作者分享的这个令人绝望的事实,无可争议。
题外话:由罗振宇对于骗局一文的回应想到的——
据我观察的罗振宇,长相平常到让你怀疑人生,身材发福到让你厌恶中年。然而这些并不妨碍他的才华。
在他自名“罗胖”、一路成为网红的过程中,很多事物看似短处甚至就是危机,结果都无例外,巧妙的反倒成了他个人魅力的注脚。
是的,他就这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