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前5年——前3年
共3年
孝哀皇帝中
建平二年(前5年)
1、
春,正月,有孛星出现在牵牛星旁。
2、
丁、傅宗族骄奢,嫉恨傅喜的恭俭。又,傅太后欲求尊号,与太皇太后平起平坐,傅喜与孔光、师丹联手反对,坚持认为不可。皇上不好违背三位大臣的正议,又被傅太后逼迫,拖延一年多,还没结果。傅太后大怒。皇上不得已,先将师丹免职,希望傅喜主动改变立场。傅喜不为所动。朱博与孔乡侯傅晏结盟,要给傅太后办成称尊号的事,数次在休息时间晋见皇上,呈上亲启密奏,毁短傅喜及孔光。二月二十日(柏杨注:原文是正月,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改),皇上下诏将傅喜免职,以侯爵身份回家。
御史大夫官职被撤销后(成帝绥和元年,撤销御史大夫官职,置大司空),百官大多认为,古今制度不同,汉朝上至天子称号,下至基层官职名称,都和古代不一样,却唯独设置三公,和周朝相同,职责很难分明,无益于治国。于是朱博上奏说:“根据前例,选拔地方上的郡守或封国丞相,考绩最优的,擢升为中二千石官员。在中二千石官员中选拔御史大夫。做御史大夫能称职胜任的,再擢升为丞相,这样位次有序,以体现尊圣德,重国相。如今中二千石官员,没有经过御史大夫这一级,就直接进位为丞相,权位轻微,不是重视国政的表现。臣愚以为大司空官职可以撤销,重新设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臣愿意(放弃大司空官职)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官表率!”
皇上听从朱博意见,四月二日,拜朱博为御史大夫,又以丁太后的哥哥、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设置官属,大司马的冠号职权也恢复绥和元年以前的制度。
3、
傅太后自己下诏给丞相、御史大夫说:“高武侯傅喜附下罔上,与前任大司空师丹同心背畔,放弃教令,毁坏族类,不宜参加每月初一、十五的朝见,应该把他们遣返封国。”
4、
丞相孔光,在先帝时讨论储君,就有不同意见(大家的意见都是立定陶王刘欣,只有孔光的意见是立中山王刘兴),又重重的得罪了傅太后(两件事:一是不让她住在北宫,二是称尊号的事)。于是傅氏在位的官员与朱博互为表里,一起毁谤攻击孔光。四月十九日,皇上下诏,将孔光贬为庶人,以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封阳乡侯;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二人登殿接受任命时,天际传来大声如钟鸣,殿中郞吏和站在阶前的卫士都听见了。
皇上问黄门侍郎、蜀郡人杨雄及李寻。李寻说:“这就是《洪范》(《洪范》是《尚书》的一篇,洪是大,范是法,洪范就是治理国家的大法)里所说的鼓妖了,人君不听,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有声无形,不知道声音从哪里来的,就是鼓妖。注解说:‘凡是发生在一年中期,或一月中期,或一天中期,则应在正卿身上。’如今是四月,已进入一年的中期,发生在辰时(七点到九点)和巳时(九点到十一点),已进入一天的中期。正卿,就是执政大臣。所以,应该罢免丞相、御史,以应天变。就算是不罢免他们,不出一年,他们也会自己招来灾难。”
杨雄也认为:“鼓妖,是君王失听之象。朱博为人刚毅,多权谋,适合做大将,不适合做宰相,恐怕是上天有凶恶亟疾之怒。”
皇上不听。
朱博做了丞相,皇上就按他的意见,下诏说:“定陶共皇的尊号,不宜再称定陶。尊共皇太后(傅太后)为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共皇后(丁姬)为帝太后,称中安宫。为共皇立寝庙于京师,比照宣帝父亲悼皇考(刘据)制度。”
于是,宫廷有四位太后并立(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后赵飞燕、帝太太后傅太后、帝太后丁姬),都设置少府、太仆,级别中二千石。
傅太后加尊号之后,尤为骄纵,和太皇太后说话,直接称呼她为“妪”(老太婆)。当时丁氏、傅氏在一两年间暴兴尤盛,为公卿列侯者甚众。但是,皇上给他们官爵,并不给他们实权,所以不如成帝时期王氏家族那么大势力。
华杉说:
傅太后抚养教育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孙子,以至得到成帝欣赏和信任,入继大统。但是,她的知书达理,都是假的,教育孩子,只是为了获得“成功”,为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功”之后,就原形毕露,过去的温良恭俭让,都要报复性反弹,逞其骄奢淫逸,要做人上之人,特别是她要骑在太皇太后头顶上,对太皇太后直呼为“老太婆”,这就是她的快乐和快感了。小人得志,大抵如是。
5、
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奏称:“前高昌侯董宏,首倡尊号之议,而被关内侯师丹所弹劾,免为庶人。当时正是成帝国丧期间,新君不亲政事,委政于师丹。师丹不仅不深思给太后加尊号的大义,反而妄称邪说,贬抑尊号,亏损孝道,不忠莫大焉!陛下仁圣,昭然定尊号,建议董宏以忠孝恢复高昌侯,师丹恶逆暴著,虽然被赦免,但不宜有爵邑,建议免为庶人。”
皇上批准。
又奏:“新都侯王莽,之前为大司马,不推广尊尊之义,贬抑尊号,亏损孝道,应该被公开行刑诛杀。幸而经过赦免,但也不宜有爵邑,建议免为庶人。”
皇上说:“王莽是太皇太后亲属,不要免爵,遣返封国即可。”
其他如平阿侯王仁,因为窝藏赵合德亲属,也遣返封国。
天下人都认为王氏蒙冤,谏大夫杨宣上亲启密奏说:“孝成皇帝以宗庙社稷为重,称述陛下的至德,让陛下入继大统,圣策深远,恩德至厚。惟念先帝之意,岂不是也希望让陛下代替他,奉承东宫,供养太皇太后吗?太皇太后春秋已高,七十岁了,数次经历忧伤(元帝、成帝先后去世),又下令王氏亲属,自行退避,让位于丁氏、傅氏。行道之人为之涕泣,何况陛下!当您登高远望的时候,难道不觉得愧对延陵(成帝陵墓)吗?”
皇上深感其言,重新封成都侯王商的次子王邑为成都侯。(绥和二年,王商之子以罪夺侯,如今以王邑绍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