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柜子上,茶几上摆满了各色的图书,有工具书,有理论类的专著,有小说,有心理自助类的,这些书都是你一冲动或者听了网上的好评买回来想要好好阅读,让自己得到成长的。但是事实是这些堆的到处都是的书,其中有一半你都没有打开过,另外30%左右你只读了前面的几页,读完的20%的书也已经完全不记得书里讲了点什么了。。。”
我相信以上的场景也许很多人并不陌生,包括我在内,我们因为各种理由把书带回家,但是最后往往是发完朋友圈,这本书就失去了他的价值。望着堆积如山却都没有打开过的书,我相信,我们都需要一套能够快速了解一本书并判断是否值得继续深入读下去的方法。
我们需要的就是——检视阅读,一种让你快速解决堆积如山的书籍的高效方法。
假设你拿到了一本新书,接下来你需要花一段时间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和主题。你要做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作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提出问题是开始阅读的第一步,一般我们对于一本书可以提出如下三个问题:
1. 这是本什么类型的书?一般可以把书籍分为两个大类:虚构的小说类和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在论说类中有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作品。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理论类告诉你这是什么或者这是怎么回事?而实用类告诉你要怎么做?
2.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就是全书的中心思想或者叫主题,论点。
3.整本书是借助怎么样的架构,来发展或者陈述他的观点的?
提出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有了目标,就好比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定要开导航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检视整本书了。以下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1.先看书名,如果有序或者前言那也要看。快去的浏览过去,你会发现书名或许能帮助你对书的种类形成一个基础判断,而序或者前言能帮助你更好的确定书的种类,并且往往书的中心主题也会在序或者前言的最后两至三段有所交代。
2.研究目录页。研究目录页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了解整本书的架构,有些指南类的书籍还会在目录页写有章节主题。如果是一本论说性的书,在看过了目录页以后你应该能搞清楚整本书的基本框架,知道作者是如何根据中心主题展开论述的。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看一下。一般索引都列在书籍的最后。对于论说类的书籍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都引用了哪些领域的论文或者书籍的段落,哪些是反复引用的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书的中心主题和重要的论点。
4.如果一本书有包衣,不妨也读一下。我们经常会觉得,一本书的包衣上的都是图书出版商的自吹自擂和夸大其词的广告,无非就是某某名人推荐了本书之类的,不过我觉得不是所有书都是如此,包衣上有时候会列有整本书的关键词,也可能有书的类型,说明等等的重要信息。
有了以上的四步,我们就能基本回答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了,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我们继续读下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勾起我们的好奇心,让自己更加确定是否要从头到尾的完整阅读这本书,这需要我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看这这本书的目录,寻找你觉得有趣或者和主题可能有关的章节来读,如果这些章节的正文前有引言或者摘要说明,重点看这些内容!读完了章节的摘要或者引言,重点要读的一般是文章的第一,二段的开头几句或者文章结尾的最后两三段,这些部位往往会有这张的总结或者概述。
2.读完你觉得值得读的章节,接下来放轻松,随便翻翻,念个一两段或者连续读几页,你的目的是把整本书从头到尾翻一遍。不求有印象,但是一定要翻完。这里的重点在于整本书的最后两三页,很有可能是书的总结部分。
好了,完成了以上所有的步骤之后,你基本就可以判断你到底是否要仔细阅读这本书了。
所谓光说不练不练假把式,再接下来的一周内我会不定时更新三本不同的论述类书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的检视阅读的成果,并整理成文章发布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