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半熟,今天聊聊财富自由问题。
近期,一直在想搞钱的事情。
一个典型的INTP一旦开始思考,就等于扯开了毛衣上的小线头,带出一大堆问题。
比如:
赚钱是为了什么?
多少钱才算是实现财富自由?
财富自由后就可以安稳退休无焦虑?
没有充足的钱,我们就不能享受退休生活吗?
怎样才能跑得过通货膨胀,有体面安稳的晚年?有钱就能保障退休?
储蓄退休金怎样才能跑得过通货膨胀?
……
接着发现,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本质上是生活方式、理财理念、精神教养三方面纠结的问题。
有锁孔自然会配钥匙,有问题也要去找导师。真给我找到了。
导师有两位。
一个来自西方,一个产于本土。
西方的导师是美国人蒂莫西-费里斯,《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才刚刚29岁(他是1977年生人)。
他质疑朝九晚五,把年富力强的好日子全部用于工作,紧衣缩食积累财富,只等晚年退休后享受的大众生活方式。
在他看来,金钱服务于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是赚钱的手段,但绝不是目的。
他倡导“以生活方式规划职业道路”的理念,提出“迷你退休”的观点,并身体力行,尽量精简生活,提升时间利用率,利用美金dollar在全球的汇兑率优势,提升财产的实际增值率,得以逃出我们“996”的福报,用较少的钱实现“每周工作4小时”的方式,得意有大把的时间探索自我,享受生活。
这些时间他学习6国语言,环游世界,成为武者和舞者、企业家、作家、演员……观念指导行为,这个放飞自我的人似乎在冒险。
他没有实现财富上的成功,但是,他取得了自己人生的成功。
无独有偶。
另外一个自由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是咱们中国人——大巴。
他高中学历,刚毕业时月薪300块,2013年攒够30万本金萌生退休的念头,旋即推行。
2015年陆陆续续副业收入200万,在30来岁时就“英年早退”了。
退休后,大巴环游世界,去了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迪拜……进修本科学历,实现大学梦想;陪伴父亲全国太极拳打卡,还顺道给自己找了最好的健身教练,练出一身腱子肉。
忙里偷闲,大巴学逻辑思维罗振宇老师的做法(吐槽不如学习,参见《罗胖子跨年的热鸡汤,用什么姿势下嘴才好喝》)开办理财课程,发展理财营会员,边玩边赚钱,退休后“收入>支出”的正循环。
大巴也不算物资上人人艳羡的富翁,不过,他成为了自己生活的大富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让心情上班比上坟还沉重,卷来卷去,快卷成葱油饼的打工人流下羡慕的泪水,憧憬的口水。
那么,我们普通人能不能实现呢?
暂时斥退情感,回归下理性这一工具,打开Excel表格,客观现实地算账~nonono,首先要写下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然后再计算开支。
只有回归真实,才能心思澄明。
比如奢侈品真需要吗?
别人的羡慕非有不可吗?
财富独立一定意味着很多很多钱吗?
蒂莫西·费里斯提出“现实是可以协商的”,意思是现实的弹性很大。
大巴说“财务独立”,并不等于奢侈。
《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曾指出,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认为,100万元以内的财富储备即可满足养老需求。
大巴在理财营里算一笔账,认为“当资本达到一年开支的25倍时,就可以依靠每年4%的投资收益提前退休”。
为此,他拒绝买房,常年租房,把现金投入理财产品里赚取稳定收益。
蒂莫西·费里斯的收入则来自于远程办公,出书、演讲,精简不必要的奢侈品,利用美元的强通货率等,他没讲投资,应该也不会缺席理财投资这个版块……
两人一起活通透的点在于:精简生活,把钱当工具而非目的,让钱服务于生活方式,回归到财富真正的本质——自由。
另外,在FIRE生活的理念中,不同的人,在FIRE退休后能实现的生活状态,也各不相同。弹性巨大,丰俭由人,基本可分为4个类型:
殷实型(Fat FIRE):储蓄很多,足够在不继续赚钱的情况下,正常甚至轻奢地生活。
精简型(Lean FIRE):省吃俭用,只消费必需品,严格执行最低限度开销。
咖啡师型(Barista FIRE):仅从事兼职,以支付生活开支,否则会使退休储备金减少。或完全退休,但有一个继续工作的伴侣(真香)。
海岸型(Coast FIRE):有足够的储蓄来支持正常生活开支,但仍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追求自我实现。
可见,不管是自动FIRE,还是被动退休,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仍有不同的具体选择。
写作的过程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写这篇稿子,一方面是分享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另一方面是拓展自己的新思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来启发自己:去掉不必要的焦虑,能够更安心地居住在当下,全身心投入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最后总结下,两点:
一.退休是未来的,生活是充满弹性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二.我们的焦虑不是真的困难,而是对未来的恐惧,精简时间、欲望,我们真正需要的远比我们想的少。
希望大家都能有幸福快乐充实的美好人生。
相关书籍:
「美」蒂莫西-费里斯《每周工作4小时》
「中」大巴《从月薪300到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