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讲台的年轮在一圈一圈地累积,那个初教语文的梦想却在一点一点的远离,一年又一年越发功利化的重复考试,让课堂和学生早已不复轻盈,那个曾经热气腾腾的自己,也在现实的泥淖里扑腾不起语文的浪花,教学一地鸡毛,满眼都是苟且。
高晓松妈妈嘴里的“诗和远方的田野”到底在哪里?!
还好呵还好,我在寻找。
于是,我走进了湿地。
再过两个月,我在湿地的专栏满两年了,两年,每周一篇的稿件,我不曾落下一期,虽然文字很稚嫩,虽然思考很肤浅,但正是这些书写改变了我的语文行走方式。再过两天,“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满一年了,这一年,天大,地大,君师傅带给我的影响最大最大,学生还是学生,课堂还是课堂,但语文已经不是曾经的语文,我也不是曾经的那个我了。
四月份在常州上课,肖老师对我说,要学会反思,比如你在湿地,你到底从湿地学到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你要学会总结,在总结中更好地向前行走。
今天,我就为自己写个总结吧,在湿地我收获了什么。
@一份自我成长的自觉意识
事物向前发展总有一定的动力,这动力有外因但决定性的力量是内因。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老师的成长更是这样,靠外界力量去推动教师的成长,和凭着内心生发的自觉力量去有意识地成长,这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我成长”和“我要成长”,主动性的程度天壤之别。
来到湿地,我最大的改变是拥有了一份自我成长的自觉意识,这要从读王君老师的书开始说起。我几乎读了王君老师所有的书,很多书读多少遍,我无法记得了,只记得忙碌的时候读,沮丧的时候读,委屈的时候读,烦躁的时候读,迷茫的时候读,清醒的时候读,读着读着,心中的情绪就化开了,读着读着,精神的力量就有了,读着读着,做事的动机就改变了。做事的动机一改变了,整个人的状态就不一样了,渐渐地,就丢掉了工作中生活里那些负面情绪,渐渐地,就想着法子让自己的语文、生活更幸福一点,有意义一点,于是,整个人就有了前所未有的阳光和明朗。
有了方向,生活就有了行动。我的包里时时刻刻都会放着书,孩子去学钢琴时,吃饭等餐时,送考等候时……那些零零碎碎的时间,就变成了一页页的文字,一本本的书;我的包里时时刻刻还放着一个小练习本,随时随地记下脑海里生发出来的想法,从一六年十月到现在,我大约翻过了二百多本书,在简书写下了近62万字。
我不管这样的读书方式对不对,也不管这样的书写好不好,我只觉得,这样做之后,精神有了归依,生活有了意义,心里有着不虚度的幸福感和踏实感。
所以,有了自觉成长的意识,也就学会了如何“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一个坚持的习惯。
曾经读王君老师的博客,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的博文都是凌晨4点更新,每篇博文都是那么长,都那么有可读性。于是,那段时间,我也习惯了在凌晨4点多起床读她的博客。读着读着,我悟到了王君老师坚持的力量,读着读着,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早起,读着读着,我就滋生了写的念想。也是从王君老师的博客,我读到了肖老师,读到了卢望军,他们几乎每天都更新,这一切,告诉了我什么叫坚持。
我最初的读书,就是从每天给自己预留一节课时间开始的,比如,有一个学期,我上午第二节没课,我就把第二节课固定为读书的时间,上课铃声一打响,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我要展开书,我要铺开笔记,我要读书。
读着读着,阅读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湿地的专栏排在每周五,这就意味着要赶在周五之前要把稿子发到运维,这就意味着每周至少要写一篇文章出来,写着写着,就成了一种习惯,写着写着,就成了一种坚持。
有三分输出,就需要你有七分输入,于是,在写中,你会不断地寻书读,越读,你就会发现,会有太多的想法和思考从你的头脑里冒出来,让你越来越情不自禁地安静在文字里。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坚持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一天读一点,一天写一点,这一点一点叠加起来,就筑起了成长的阶梯。
@一个积极乐观的好心态
同在工作室的群里,深感和王君老师离得很近很近,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她欢快的生活气息,早晨和学生一起的晨跑,师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家里那一片该撒种子的庭院,外出研学的感受,上课也好,做家务也好,追剧也罢,她呈现给我们的永远是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永远是一副生活值得我们热爱的样子。
如果谁说,升学的压力好大,考试评比让人心烦,她就会立刻留一句:考试评比多好,还有分数可以看得见,如果不考试,那些隐性的评比才更让你难琢磨,你要相信,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谁说,我的文章没写好,我的课没上好,她会说:不要事事要求那么完美,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在轻松的状态下,尽心去做就好。
如果谁说,工作中出现了委屈和不公,她会比你还着急地说,这点委屈和不公算什么哦,你要把它当作是生活的常态,你要坦然接纳一切,用委屈撑大的胸怀会更宽广。
……
跟前有这样的一个人,她呈现给你的都是欢快,都是积极,都是明媚,她让你觉得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值得你去追寻,所有一切都值得你去付出,即便有那么一点点的忧伤,也被内心的这股力量给淹没了。
“存在即合理”。坦然地接纳生活赋予的一切,然后让自己快乐积极地前行。所以,我现在更有一份亦舒笔下喜宝的样子,我要有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再没有的话,健康就是很好很好的了。
@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自从在湿地开通了专栏,越来越多的老师和我交流关于语文课的一些好的做法,这不仅促进了我对语文和语文课的思考,更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王君老师的公众号,我们排着日期,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研究方向定期发文,如此累积下来,大家的案例研究已经推出十多期了,这样的聚焦研究,让思考不断深入,思维不断地被打开,视角也在不断地更新。
只要有机会,王君老师就把我们推出去,在南通,让艳平去参加同课异构;在南宁,让春霞和张娟进行微课交流;在深圳,让幸子和璇子走上台前谈成长;在温岭年会,让我和忠玉、秋备几个展示古诗词的群文探索课……
这些平台的前面,是我们的成长在绽放,而平台的背后,是王君老师默默地付出。7月23号晚上,王君老师从长沙飞来,赶去吃罢晚饭,匆匆回到宾馆,召集我们逐一磨课,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围在一起,听王君老师给我们点出课的不足,然后明确方向;7月25号晚上,活动结束,王君老师又把我们汇聚在一起,让每个人谈谈这三天的启示、思考,然后和我们聊工作室未来的发展,聊每个人未来的成长,嘱托我们要好好学习所有语文人的优点,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语文和生活的一切,坚持写作,坚持思考,坚持读书,坚持好好爱自己,争取有扎扎实实的成长,争取有幸幸福福的生活。
这样的场景,那样的时刻,今生今世是不会忘记的了。
“彼此间都把真情埋在心底,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
正是这样的平台,这样的引领,让我这个近几年来都喜欢安静的中年人,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唱出我对湿地、对王君老师的热爱和感念之情。
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就不会有我今天的精神上的成长。
@众多兄弟姐妹的友情
加入湿地,加入工作室,遇见的都是语文的情怀,遇见的都是自觉的热爱,彼此在一起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谁要开课了,设计发在群里,大家七嘴八舌,哪里好,哪里又不好,赶紧修正;谁最近看什么好书了,快快分享,大家都来读一读,说说感受;谁的公众号绑定又过期了,师傅忙,快把文档发来,我来帮你做;谁生活中遇到难处了,没事,大家一起商量怎么解决更好……
湿地年会要忙了,李刚、小马、志强等等,他们早早地赶来,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种纯粹的热爱,这样的“第四种友情”,不掺杂一点浑浊,为热爱而来,为需要而去。
和王君老师一样,彼此都给予对方莫大的鼓励,在鼓励中前行,在包容中努力,看到缺点,正视不足,互相搀扶着向语文和生活的美好走去。
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可是我们,自从在湿地相遇,不是我们穿越了城市,而是城市在不断地穿越着我们。
人生需要从自己出发,关键是这个自己如何被唤醒。
感恩,湿地语文唤醒了曾经装睡的我,感恩,青春语文赋予我的另一个青春。
回家的路上,看车窗外的风景在悄无声息的忙碌,风过,雨过,阳光照过。
在我持续的怦然心跳中,万物拔节竟上的声音似乎就响在耳畔。
此时,自然正在那里,绽放一个最美丽的夏天。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湿地和青春语文,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那个充满诗意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