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第一届 Oculus Connect 虚拟现实开发者大会顺利闭幕,本人也有幸参加了。OculusVR 公司这次大会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公布了他们的内部新版样机Crescent Bay,还给与会者现场体验。考虑到 DK2 版本的机器今年 7 月才开始发货,OculusVR 的开发进度还是不错的。
注 1:内部样机的意思就是这个版本不会对外部销售,这个版本不是 cv1 版的最终形态。下一个对外销售的版本就是零售版第一代了。
注 2:Crescent Bay 的各种技术参数 OculusVR 公司现在还没有公布,问了工作人员也表示不能说,以下提到参数的地方都是我自己感受后的猜测。注 3: 想拍照的,被工作人员制止了,遗憾。只好用点网上公开的图。
当天我眼疾手快,发挥了中国人善于排队的功底,在众多与会者还不知道怎么手机报名的情况下,排到第 5 号体验,还连续体验了两次。。。
优点
-轻。比 DK1 和 DK2 轻了很多很多。我猜应该 100 多克。轻的原因肯定是 OculusVR 改变了机器的外壳和镜片材质。这点对于普通消费者很重要。一直要戴在脑袋上摇头晃脑的东西,肯定越轻越好。
-位置追踪范围加大了很多。DK2 监测你头盔的移动只能让你坐着,身体倾斜幅度一大就超出位置追踪范围了。Crescent Bay 体验的时候外部摄像机是挂在墙壁上比人站着还要稍高一点的高度,稍稍俯视向下。人可以在一个 3 平方米左右的范围内随意走跑跳,位置追踪在这个范围内都会很精确。而且因为现在头盔后面的绑带上也有了红外点,所以完全背身对着摄像机,你的头部动作也能被完全监测到。
-最高支持 90 帧。高帧数是发挥 Oculus Rift 的低余辉技术的基础,而低余辉则是解决虚拟现实眩晕感受的关键技术之一。照卡马克在会上说的,他希望最终可以达到 120 帧。而我的直接感受就是画面相当流畅而且没有残影,拖尾和闪烁问题。当然,这跟 demo 优化的好也有关,不然硬件可以支持 90 帧,你也不一定跑得到。
-延迟进一步缩小,猜测 20ms 以下肯定达到了。不管我晃头再厉害,一边晃头一边跳,还是蹲跳转身各种尝试,图像的延迟已经达到完全分辨不出的地步了。这点确实是 OculusVR 公司技术实力的体现。
-分辨率再提高。很明显的感受就是分辨率肯定比 DK2 高,但是不是 2K 有待官方最终确认,个人觉得还没到。具体参数工作人员说不能公布。不过基本上所有体验下来的人都说分辨率高了。
-增加了内置的耳机。通过这个内部集成的耳机,和 Oculus 自己的声音 SKD,可以基本达到实现声音空间感的目的。使用者虚拟现实的感受更强烈了。
不足
-FOV 没有增加。 Oculus Rift 现在已经 90-110 的视场角了,但玩家肯定会希望他增加更多。很可惜,这方面在 Crescent Bay 上没有进步。我会后当面问了 OculusVR 公司的 CTO 卡马克,他表示这在他们公司内部也讨论了很久,不过再要提升 FOV 可能就需要曲面屏了。
-分辨率还是不够。我仔细盯着屏幕看,还是能看到像素。因为分辨率的问题,锯齿也没有完全解决掉。这点对于我这种对画质要求很高的玩家会比较在意。当然这个就要看 OculusVR 公司的供应链控制力了,20 亿美元里拿出一点来砸啊。
-自带的耳机还很不完美。佩戴不舒适不贴合,音质也不算高级。我也知道很多人都说有点多余,对音质很讲究的用户都有自己用的很顺耳的耳机。
另外,
-畸变算法又变了,因为镜片的形状都不是正圆了,是一个有点奇怪的类四边形的形状。
-鼻梁这里漏光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当然这个问题出现也主要是因为头盔主要是为欧美人设计的,他们鼻梁普遍比较高。
-好多人都吐槽新版内部样机的外形还是那么搓,不是说收购了一个设计团队么。我觉得是因为这个内部样机不会对外销售,所以设计的成本他们省去了。希望 cv1 发售的时候 oculus rift 的外形能让人眼睛一亮。
-因为要让脑后带红外监测点的那块底板位置相对固定,头带的设计变成有塑料支架的了,也就是说头带是不能怎么弯曲的也收容不进去。这个改动导致调整头戴松紧变的很困难,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也整了 3 分多种才弄好。
关于晕眩问题
-很多体验过的人都说一点都不晕了,我也是这个感觉。
-不过这个在没有做差异化大样本的人群调研前,不能算数。毕竟参加会议的都是虚拟现实开发者,晕着晕着也都习惯了。。。
-帮我操作 demo 的展会策展商的工作人员就说,她一戴上去有点晕,她以前没带过 oculus,以后也不准备买 oculus。Again,这也只是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