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到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从西汉董仲舒的“仁之法在爱人”,到唐代韩愈的“博爱之谓仁”;从宋代理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到晚清康有为的“仁者无所爱,而爱同类之人为先”,这种以民为本的仁爱精神随着生产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如汩汩滔滔的源头活水一样,注入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融进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血脉。
从反映民、国关系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众则得国,失重则失国”,到阐述民、治关系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本理念”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青春的印记镌刻在高山原野、荒漠戈壁、海岛边疆,镌刻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一个个青年的拼搏奋斗,汇聚成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成就的是一个青春盎然的中国。新时代广大青年唯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才能当好伟大理想的追梦人、做好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勇做只争朝夕的行动者、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新一年就能汇聚强大力量。世纪的钟声,回荡着百年的思考。繁华散去,斯音已远,让人余韵绕梁、回味悠长的,往往不是黄尘古道上慷慨激烈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而是历史天空上触动心灵的哲理真谛。《礼记》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辈子很短,一辈子也很唱,长到足以让我们踏实做好、做实、做深一件事。尽精微方可致广大,我们拥有大好的时代机遇,不能辜负时光、辜负成长,理当畅游知识的海洋,为明天夯实基础,向未来稳步前行。
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奋斗则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美好的梦想,终究要靠奋斗才能实现;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