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故事都是有力量的,当你真诚的讲出你的故事,获益的不仅是受到感动的听众,同时还有你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也是你自身更美好,看待问题的过程。
也许你已经品尝过人生百味,但是你真的读懂了其中的韵味吗?对于甜你是否怀念且向往?对于苦你是否感慨且留恋?对于辣你是否畅快且解脱?
我的六个家听了是不是诧异?怎么这么多呢?其实是我的小家,我和我爸妈的家;我爸爸的家;我妈妈的家;我老公和他爸妈的家;老公爸爸的家。我们经常会说两个人结婚并不只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这背后有很强大的力量需要我们去融合。
我的小家,一家三口 ,生活总是有激情、有远方、更有眼前,一开始很洒脱的俩人,孩子的来临也如很多家庭一样,我把注意力转到了孩子的身上,对老公不再那么经常的过问,记忆犹新的一次吵架他竟然说“你也问问我,我也是一个人,谁过问过问了我”。我才意识到我真的冷落他了,他也是这个家的一员,是这个家里的支撑,平时爹不疼娘不爱的,有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扛,我意识到我错了。今年我们一家人坐下来开小会,三个人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五岁了,他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家里就变得很民主了。
我和我爸妈的家,四口人,我还有一个弟弟,从小在这个家庭里得到爱和陪伴是很多的,80年代女人就是在家里带孩子,没有出去打工的概念,爸爸给工地送沙子,妈妈怀着孩子还装沙子,没有那么矫情。爷爷奶奶种种地、在家里开的门市部,也兼顾卖药打针,算起来家里还是不错的,后来爸妈买了第一辆华西客车开始跑运输,被别人包车也去河南旅游过。几年后又在家开加工厂,我们这里种小麦,所以每家都需要加工小麦(小麦磨成面粉),有谷子,大家也会来碾米,妈妈还去卖凉皮(自己洗面粉)、肉丸,父母一直都在努力的生活,所以我们是幸福的。
我爸爸的家,一家五口人,爷爷十几岁的时候就是后妈的孩子了,后妈什么也不管他,所以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慢慢考上了教员,做了教师,奶奶是别人给介绍的,爷爷比奶奶大8岁,当时爷爷工资29块钱,结过婚爷爷回到了山村里的学校去教书,下课了就上山砍材,离家几十公里都是靠步行来回,一个礼拜休息两天,回来就是先挑水,拾掇家里,在路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奶奶来到这个家就如她自己说的“我就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每天照顾着三个孩子,孩子的衣服自己做,孩子的鞋也得做,大人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没人问没人帮扶,赌志气也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了,十年不出门,爸爸是男孩,比较捣蛋,所以爷爷就带着他在那个学校(以前老师住庙里)读点书,两个姑姑就在村里读书,从小我就记得家里姑姑的书都还在,爷爷爱书如命,退休后自己还定的老年杂志看。
我妈妈的家,也是一家五口人,姥姥嫁给姥爷时,姥爷是后爸,所以也就一直是自力更生了,姥爷以前当过兵,什么活都会干,姥姥的话“那会自己修土胚房子,没有水,姥爷拉着车姥姥在后面推着都能睡着,以前苦吧,怎么不苦”。妈妈就没有爸爸那么幸福了,因为是老二,舅舅老大男孩比较受宠,老小是我姨,姥姥比较偏爱,所以从小我的妈妈就是在她姥姥那里住的多,她姥爷疼她,粮票她拿着换好吃的,家里有啥紧她吃,但是一回家就是干活,后来家里开了门市部,自然妈妈也就不上学了,看门就是她的工作了。以前可没有什么送货的,自行车就是最好的工具,我的爸爸妈妈就是骑自行车进货的时候认识的,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我老公和他爸妈的家,一家四口,家里不算富裕,父母结婚也是老规矩安排的,结婚后,生了我老公,妈妈开始黄肝炎,不能喂养孩子,孩子就跟着奶奶,只有给孩子买奶粉,老人不会冲,一次冲好放在大茶缸里一次一勺再兑水,后来黄肝炎好了,妈妈又有了弟弟,所以他就一直跟着奶奶住,一黑一白一胖一瘦就是兄弟俩啦哈哈,后来父母出去打工,奶奶照顾着俩孩子上学。慢慢长大了,到结婚的年龄了,俩人差一岁,结婚是弟弟先结了,他自己也知道妈妈的偏爱,所以有什么事都是跟奶奶说,其实内心挺苦的老公。
老公父亲的家,家里刚开始三个孩子,家里穷,死了一个,也就只有他和妹妹了,一直都是农民,所以很早就开始干农活,经家里安排结婚了,一直也是靠着出力气挣点钱,后来自己学了点木匠活,家里一直也都是很苦的那种,现在家里种着20多亩地,平时老父亲种地打药,收秋就赶回来了,年初就走了,在广东干活,那里的工资高一点,家里两个儿子都给办结婚了,确实家庭负担也不小,现在挣钱还得还贷款。
这就是我的六个家,这些事情都是我的奶奶、我的姥姥、老公奶奶平时念念叨叨的,有时候老人嘴里的故事真的讲出来他们也就不觉得那么苦了。现在的我很幸福,有着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老公也有他的爷爷奶奶,什么是福,家里有老人就是福气,家里人没病没灾就是福气。